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9-17 04: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与实践
【摘要】:人格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社会的立足之本。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现状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旧给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家庭因素的负面影响和高等教育的弊端同样给大学生人格发展扭曲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此外,大学生其本身存在的心理素质不稳定、自私自利、价值取向偏离等人格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迫在眉睫。笔者试图站在高校的角度探求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以社会环境为实践背景,研究大学生自我实践的方法,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针对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做了简要概述,并详细分析关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也做了相关说明。正文作为全文的主体有四部分,每部分为一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人格、健全人格、大学生健全人格标准等相关概念。 第二章根据大量统计材料,调查研究总结出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的五个表现,即价值观念扭曲、心理状态失衡、优良道德缺失、人际关系失调、意志品质薄弱。通过研究这五个表现,得出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环境、东西方文化冲突、网络信息、家庭因素、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研究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遵循的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明确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备品质。坚持以人为本、整体培养、知行统一、个性与社会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出高校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六个途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深化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渠道作用、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心理基础、构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营造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良好环境、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在条件、积极提倡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提供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广泛舞台。 第四章是本文的创新章节。以社会环境为实践背景,提出大学生健全人格自我实践的方法:坚持发展主题推进改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健全人格、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探求创新、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结语是在对全文的回顾和总结的同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总之,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加大对大学生人格的研究力度。
【关键词】:大学生 健全人格 途径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第一章 人格及健全人格的界定13-19
- 1.1 人格概念的界定13-14
- 1.2 健全人格的内涵14-19
- 1.2.1 健全人格的概念界定14-15
- 1.2.2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标准15-19
- 第二章 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其原因分析19-31
- 2.1 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表现19-24
- 2.1.1 价值观念扭曲19-20
- 2.1.2 心理状态失衡20-21
- 2.1.3 优良道德缺失21-23
- 2.1.4 人际关系失调23
- 2.1.5 意志品质薄弱23-24
- 2.2 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分析24-31
- 2.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24-25
- 2.2.2 政治环境的负面影响25-26
- 2.2.3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26
- 2.2.4 网络信息的负面传播26-27
- 2.2.5 家庭成员的负面教育27-28
- 2.2.6 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忽视28-29
- 2.2.7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29-31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31-47
- 3.1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理论依据31-32
- 3.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31-32
- 3.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32
- 3.2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现实要求32-34
- 3.2.1 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求32-33
- 3.2.2 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33
- 3.2.3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必备品质33-34
- 3.3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基本原则34-38
- 3.3.1 以人为本原则34-35
- 3.3.2 整体培养原则35-36
- 3.3.3 知行统一原则36
- 3.3.4 个性与社会性协调发展原则36-38
- 3.4 探求高校关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38-47
- 3.4.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38-39
- 3.4.2 深化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渠道作用39-41
- 3.4.3 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心理基础41-42
- 3.4.4 构建先进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营造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良好环境42-43
- 3.4.5 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在条件43-44
- 3.4.6 积极倡导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提供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广泛舞台44-47
- 第四章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自我实践47-57
- 4.1 坚持发展主题推进改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47-50
- 4.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健全人格50-52
- 4.3 高举先进文化旗帜,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创新52-54
- 4.4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促进社会和谐建设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雪雷;孙永义;;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2年03期
2 胡春梅;何华敏;王蕾;甘玮婧;潘登;;大学生重口味文化——流行现状与网络影响[J];探索;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867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6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