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心理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5:34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心理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性 心理因素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制约接受状况的因素中,涉及接受主体、传授主体、接受客体、接受环境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是接受主体与传授主体以及接受主体之间互动交往的活动,无论是传授者还是接受者都是活生生的人,接受过程必然会涉及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动。而接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必须通过个体心理状态的变化来实现。因此,心理因素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极其重要的因素。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困难的工作,它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而且与受教育者的心理、思想等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密切相关,只有遵循一定的心理规律,才会实现接受性的显著提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与心理学相关理论相结合,从大学生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在提高接受效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概念、特征等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并阐述接受过程存在的心理矛盾,为下文做好铺垫。其次,从需要、认知、情感、意志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心理因素。再次,对接受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及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包括优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宿舍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性 心理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11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及接受性的概述11-19
  • 1.1 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概念11-12
  • 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系统的构成要素12-15
  • 1.2.1 传授主体12
  • 1.2.2 接受主体12-13
  • 1.2.3 接受客体13
  • 1.2.4 接受介体13-14
  • 1.2.5 接受环境14-15
  • 1.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特征15-17
  • 1.3.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是在内化与外化相统一中实现的15
  • 1.3.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15-16
  • 1.3.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16
  • 1.3.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16-17
  • 1.3.5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具有互动性和交往性17
  • 1.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冲突17-19
  • 1.4.1 接受主体和接受客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心理冲突17-18
  • 1.4.2 接受主体和传授主体之间产生的心理冲突18
  • 1.4.3 接受主体和接受介体、接受环境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心理冲突18-19
  • 第二章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个体心理因素分析19-26
  • 2.1 个体需要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影响19-20
  • 2.1.1 需要的概述19
  • 2.1.2 个体需要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影响19-20
  • 2.2 个体认知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影响20-22
  • 2.2.1 认知心理的概述20-22
  • 2.2.2 认知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影响22
  • 2.3 个体情绪、情感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22-24
  • 2.3.1 情绪、情感心理概述22-23
  • 2.3.2 情绪情感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影响23-24
  • 2.4 个体意志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影响24-26
  • 2.4.1 意志的概述24
  • 2.4.2 个体意志对接受性的影响24-26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存在的接受障碍及心理原因分析26-31
  • 3.1 接受障碍的主要表现26-27
  • 3.1.1 知行不一的接受26
  • 3.1.2 虚假接受26-27
  • 3.1.3 拒绝接受27
  • 3.2 接受障碍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27-31
  • 3.2.1 认知因素导致的接受障碍27-28
  • 3.2.2 情感因素导致的接受障碍28-29
  • 3.2.3 意志因素导致的接受障碍29-31
  • 第四章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途径探析31-41
  • 4.1 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31-34
  • 4.1.1 注重受教育者原有的认知结构31-32
  • 4.1.2 重视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32
  • 4.1.3 激发受教育者积极的情绪情感32-33
  • 4.1.4 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33-34
  • 4.2 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34-37
  • 4.2.1 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34-36
  • 4.2.2 加强接受过程中的情绪控制和调节36
  • 4.2.3 锻炼受教育者的意志品质36-37
  • 4.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37-41
  • 4.3.1 优化社会环境37
  • 4.3.2 优化家庭环境37-38
  • 4.3.3 优化学校环境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双;制约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关迪;;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误区和发展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李高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陈成文;高小枚;;回顾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的研究进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赵玉华;;针对学生心理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5期

6 李卫红;;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9期

7 逄锦聚,李毅;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3期

8 马奇柯;;兴奋与抑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J];江汉论坛;2007年02期

9 李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10 黄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之我见[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7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27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