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师范大学》 2013年
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研究
杨天丽
【摘要】:学校教育的改革要从教师做起,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学校体育改革的成败关键之所在,同样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特殊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的组成结构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在特殊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低,则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肩负锻炼身体的重任,还肩负恢复学生身体机能等重任,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如何能够学会自理并能更好的适应、融合到社会生活中,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这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的职后教育是体育教师素质在新世纪可持续提高的最佳对策。而解读职后教育的开展现状,并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职后教育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主要了解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运往非常迫切,但限于经费原因而不能够实现普遍性的进修教育;职后教育制度不完善;职后教育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弱;工学矛盾;职后教育形式单一模式化等因素制约着其职后教育的发展。 调查还显示,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认知不够清楚;大部分人未参加过职后教育的学历教育;而非学历培训方式以短期培训为主;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与当前工作需要来对比,其知识、技能将难以满足;提高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们进行职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职后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最期望的知识学习有特奥运动项目裁判技能和各种新兴特奥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及信息;在职后教育的时间选择上,体育教师们最期望是寒暑假或双休日,最好一到两年就组织一次;形式选择和授课方式更倾向于脱产进修和通过实践进行学习。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最后对大连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开展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7;G76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坤;罗国程;;体育与健康课程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2 王颖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1期
3 徐五所;;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31期
4 田崇海;孙泽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取向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李亚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继续教育;2007年10期
7 李明;;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效果及评价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09年33期
8 周姊毓;;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研究综述[J];林区教学;2011年01期
9 李丽英;;“十五”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述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邓岳敏;中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之比较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民;;安徽省普通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陈光华;郭黎岩;王峥;;视障青年对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态度调查[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李吉远;;相逢在体育场域,生命呵护下的大学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4 张龙;温志宏;张改英;;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认知对体育师资培养的启示[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8期
5 康丹;廖智娇;;福建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2期
6 贺廷富,杨一平;加快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促进四川人力资源开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刘建坤;罗国程;;体育与健康课程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8 皮红生;试论高教自考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孙小娅;吕俊峰;蒋凌艳;倪争艳;;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5期
10 汪晓琳,彭道珍;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兼谈在职学校本位模式之不足[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孟凡莉;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6 沈漪文;基于能力框架的HRST能力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陈光华;自闭症谱系儿童模仿能力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9 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秋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路同;基于专业发展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义华;石家庄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峰;秦巴山区省级重点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明道;开封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郑杜甫;自我决定的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袖苏;我国特教教师教育政策的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军;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杜俊娟;对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理论思考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杜俊娟;对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理论思考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陶干臣;罗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用模式的网络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于素红;;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残疾人;2010年04期
7 刘建坤;罗国程;;体育与健康课程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8 汪晓琳,彭道珍;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兼谈在职学校本位模式之不足[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6期
9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0 马庆发;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比较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丽;;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实然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6期
2 杨小帆;张鲲;;西北中小城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曾敏;熊卫权;;四川省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第一健身俱乐部;2009年04期
4 王晓芳;;关于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2期
5 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及工作状况[J];成人教育;2011年06期
6 陶成;张笑昆;潘跃华;;黑龙江省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师发展现状分析及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7 王俏英;;黔东南州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李世军;张传来;;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必要性[J];文教资料;2006年29期
9 杨勤;陈志军;;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4期
10 王程;王朝军;;淄博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际军;;浅谈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工作[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邓猛;;结构、解构与重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策略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智慧;;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心理互融度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陈军;;针对残疾儿童特征,做好“教学做合一”——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陶”足迹[A];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辑[C];2001年
6 刘福泉;;简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目标[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福泉;;简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目标[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慧莉;侯广彦;;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1—3年级聋哑儿童与正常听力儿童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冯淑芬;李宏伟;;科技编辑职后教育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何敏学;王怡;;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特点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婷婷;[N];阿勒泰日报;2009年
2 ;[N];中山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杨智涌;[N];常德日报;2009年
4 记者 顾春阳;[N];长春日报;2006年
5 沈艳;[N];消费日报;2008年
6 侯新华;[N];朝阳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杨占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龙卫国 通讯员 莫建军;[N];湘潭日报;2009年
9 陈锦华;[N];经理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白鹭路;[N];巢湖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升;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张长城;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汤利军;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康泰.安东尼.斯蒂芬;塞拉利昂独立后田径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王静;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青少年肌肉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丽;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成会君;素质教育形势下山东省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强;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相坤;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滕敏;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教师进修机构的转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薇;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思敏;太原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程晓玲;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1年
9 郑虎;当代国内特殊教育学校设计新趋势[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牟彦茗;特殊教育学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3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