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同伴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3 15:07

  本文关键词: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纳教育:中国随班就读政策的执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

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同伴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弛  

【摘要】: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而言,良好的同伴关系更是其社会化的主要动因,对其个性塑造、社会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融合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研究以上海市Z区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以及为期3个月的校园观察,了解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同伴关系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研究的基础上,对两名同伴关系不良的智障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训练,探讨改善随班就读智障学生不良同伴关系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1、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同样渴望和珍视同伴友谊,同样主张以友好协商、而非暴力的方式处理同伴矛盾与冲突,同样普遍具有诚实品格,但前者表现更为充分,很少言行不一,或隐瞒真实情况。2、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监控社会事件的能力较弱,表现在交谈中寻找话题的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差,以及冲突处置能力欠佳等方面。3、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在择友偏好方面,更看重同伴的学习成绩、外在形象和性格特点等。4、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在同伴交往策略上显著被动,很少主动挑起交流话题,也很少表现出领导行为,较普遍地呈现出不合群、孤独感强等特点。5、影响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个体社会交往能力、家庭教养方式、师生接纳态度与能力等。6、合适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丰富其同伴交往策略。与国内同类研究主要关注教师接纳态度、学生同伴接纳相比,本研究更多关注小学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同伴友谊,兼及同伴接纳,一定程度上丰富与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其个案干预训练及其成果在实践层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2期

2 庄佳骝;融合教育理念下的随班就读[J];教育导刊;2004年Z1期

3 杜成;;家长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角色与功能的分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李晓杰;;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同伴接纳态度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10期

5 余强;;美国智障生全纳安置及其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7期

6 刘春玲,昝飞,陈建军;随班就读弱智学生学习适应情况的初步分析[J];现代康复;2001年23期

7 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8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9 邓猛;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纳教育:中国随班就读政策的执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10 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须芝燕;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雪莲;幼儿园智力落后儿童与普通儿童同伴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嫚;;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毕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访谈活动结果与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李瑞娟;杨文明;;中医证候研究方法学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5 吕新萍;从知识、方法多元性看社会工作研究多元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王勋建;;开放教育园艺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7 杨光艳;张哲华;;同伴接纳、友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微[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8 秦楚;;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张兴峰;;对教育学公共课影视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张佳亮;;大学文化中的价值冲突[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芳;;引入社工人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贵州社区矫正人才队伍的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3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4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于守艳;王晶;;来自女性学课堂的声音——一个质的研究方法情境侧记[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刘淑慧;李京诚;李四化;;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优胜者获胜心理要素的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黄耀明;;外展社会工作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的实践分析——以漳州市救助中心外展行动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姚进忠;;能耐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辅导模式——基于学习困难儿童辅导介入的个案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丽丽;国际化与企业绩效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敏;小学生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郭爱华;基于行动研究范式的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婷婷;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翟继岩;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怀胜;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刘春玲;;提升随班就读质量[J];中国残疾人;2010年04期

4 高丽;于冬;;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现状思考与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高旭;;儿童社会性发展对学校适应影响及教育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7 张俊友;浅谈社会技能训练—— 一种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6期

8 张华;;国外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0期

9 彭燕;;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在全纳教育中的角色[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9期

10 李树茁;任义科;靳小怡;费尔德曼;;中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术;论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浪;学生学校适应评定量表的修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高丽;4-6岁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倩;培智学校中智力落后学生学校适应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仁洪;;论随班就读的家庭支持[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2 罗卫;胡学玲;;社区特殊幼儿随班就读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8期

3 王淑珍;;教学中如何兼顾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2006年01期

4 韩建丽;;加强随班就读管理 不断提高随班就读质量[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5 王志强;申仁洪;;学前随班就读的困境与思考——基于某幼儿园个案的描述与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卿素兰;封志纯;;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7期

7 李锦炎;陆振华;;因人制宜,努力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3期

8 展雷蕾;;常熟随班就读:用执着促普及 以创新求质量[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9 陈瑾;曾凡林;;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问题[J];基础教育;2011年04期

10 范丽欢;;浅谈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有效课堂融合[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国勇;;对当前随班就读工作的分析和反思[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赵国勇;;对当前随班就读工作的分析和反思[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7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宝爱;;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辅助教学的探讨[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孙慧敏;;浅谈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问题[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君伟;刘丽峰;;随班就读教学现状与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授 刘全礼;[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苏婷;[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晨 采访整理;[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高毅哲 禹跃昆;[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周浩;[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郭菊君;[N];东莞日报;2013年

7 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肖培坚;[N];广州日报;2004年

8 晓诺;[N];西部时报;2007年

9 记者 刘磊;[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记者 董少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须芝燕;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昱;随班就读的现状及改革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郝传萍;北京市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洋;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支奎;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周玲玲;自主支持对随班就读学生课堂注意行为影响的成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雯;促进小学一年级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班级管理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纳教育:中国随班就读政策的执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33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e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