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科右中旗民族中小学蒙古语使用现状

发布时间:2019-02-18 07:39
【摘要】: 吐什业图旗二十多万蒙古族人口,其多数人以蒙古语为日常交际语言。蒙古语言文字不仅是他们组织生产、生活的主要工具,也是促进民族科学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理应是每个蒙古族人的责任和义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旗旗委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和民族教育政策,并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各类教育事业,使之形成了以蒙古语授课为主的各级各类民族基础教育体系。 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吐什业图旗蒙古语授课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体制受到严重的冲击,其表现为:1.以蒙古语授课为主的民族中小学大量被削减或被合并2.以蒙古语授课为主的学校学生来源逐渐减少等。 本论文旨在吐什业图旗民族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该旗蒙古语授课为主的五所民族中小学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调查的数据,找出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文由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束语、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介绍科尔沁部落的由来和吐什业图旗概况,并论述了语言与民族、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同时交待了选题原由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等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吐什业图旗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将其落实在民族教育事业中的具体情况。 第二章,对调查收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从民族中小学学生用语、教师用语、学生家长用语、校园蒙古文字使用情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该旗蒙古族中小学的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中小学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规范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建义。 结束语阐明了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Abstract]:Tushi Tu Banner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200,000 Mongol people, most of whom use Mongolian as the language of daily communication. Mongolian language is not only the main tool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life, but also the main way and meth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culture. Learning, the use of Mongolian language should b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every Mongolian. Since the eigh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Flag Committe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have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ed the Party's policies on national languages and characters and on ethnic education, and hav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for ethnic minorities. It has formed a Mongolian teaching system at all levels and all kinds of ethnic basic education. But from the end of 1990s, the system of all kinds of schools in Tushi Tu Banner, which is mainly taught in Mongolian, has been severely impacted, which is shown as follows: 1. Ethnic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ainly taught in Mongolian, have been cut or merged in large numbers. The source of students in schools mainly taught in Mongolian language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so 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Mongolian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in five ethnic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hich are mainly taught in Mongolian,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in Tushi Tu Banner, an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concret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e of Mongolian language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opinions and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par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hapter two, chapter three, concluding remarks and references.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Horqin tribe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ushi Tu Banner,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national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explain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lected topic,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material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ushi Tuqi nationality language work, and introduces its implementation i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ethnic educ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from the data analysis, from the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eachers, parents, The usage of Mongolian characters in Mongoli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discussed in four aspect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and nonstandard situation in the use of Mongolian languag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meaning. The conclusion cla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mother-tongue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learning and use of Mongolian characters.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758.1;G63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宝乐日;;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使用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陈伟;;从多语言环境中看以傣促英[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曹秀玲;;朝鲜语语言活力与朝汉双语集团[J];东疆学刊;2010年02期

4 包和平;;古代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罗正鹏;;新创拼音白文试验推行50年来的反思[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谭志满;;土家族民族文字的创制及其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钦敏;;理性看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和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8 陈海宏;谭丽亚;;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研究回顾与展望[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生态及其类型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志荣;;关于民族出版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宇明;;关于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戴红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进程与特点[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韩彦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张苗苗;社会变迁中的壮文教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曾丽;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莹;沈阳西塔地区朝汉双语状况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窦克林;多民族地区的媒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月玲;边疆民族地区中学生语言能力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苏;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中的佤族新创文字与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张芳欣;小茅坡营小学双语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王雅俊;论语言权及其立法保护[D];新疆大学;2008年

8 何璇;从村寨到学校[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胡炯梅;新疆民族杂居区的语言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育红;贵州侗汉双语文教学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5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425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