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关于提高农民素质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1-22 01:00
【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可以说,受教育年限偏低和专业技能缺乏是造成农民贫困和收入增加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皓;朱庚友;冯宜萍;;破解西部新农村建设中教育的难题——对西部农村教育落后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段炼;;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3 王玉芹;范光年;;打造适合新农民口味的报纸[J];中国编辑;2006年04期

4 张英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乡村社会化与乡村文化重构[J];长白学刊;2009年06期

5 阎晓喻;;浅析农民素质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J];沧桑;2010年06期

6 姜美珍;吕剑红;;广东农村社区农民文化生活及文化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7 刘芝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亟待小康——关于湖北省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J];当代经理人;2006年17期

8 孟蕾;;浅谈发展农村教育改造小农意识问题——以湖南省衡南地区农村社会调查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2期

9 陈娜;王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联合国开发署出资百万美元支持中国新农村建设引起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9期

10 易灿;;培育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蕾;;发展农村教育务必改造小农意识——以湖南省衡南地区农村社会调查为例[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2 高学贵;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云启;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广滨;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济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8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安福;唐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文章;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志勇;凌源市农民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徐瑞;欠发达地区农民教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4 王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志民;改革开放以来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流向变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6 朱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周春;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韩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陈伟;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教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10 杨曦娥;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武刚;饶细丽;;面向“三农”的职业培训探研[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2 刘占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3 黄瑞琦;;关于四川农民教育投入问题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7期

4 何爱云;;加强农民培训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7期

5 李铮;;试论我国农村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 王健;;发展农村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汤勇;李震华;;发展培训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1期

8 袁梦醒;赵振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J];沧桑;2007年06期

9 畅变娥;;注重科技文化教育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年12期

10 周广竹;;略论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百年;林来宏;;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孙玲;;提高农民素质 加快新农村建设——对仙桥乡的调查与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宋婷;;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大力提高农民素质[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4 陈建林;;农业产业化与农民问题的对策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张建武;;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提高农民素质[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6 董宜来;常莉;吴兴杰;;从平阴县看农技推广与现代农业[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7 张兴校;马翡玉;;论农民素质与新型农民的培养[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8 杨德健;刘建军;;提高农民素质的实践与思考[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宋立英;吴利生;贺义敏;;营造宽松环境 促进农民增收[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耿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秀琴 范峥;农村女能人“双学双比”投身三农建设[N];江阴日报;2008年

2 金竹;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新农村高峰论坛在京召开[N];工人日报;2008年

3 叶广;关注三农 促进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梅红;众德三农大学堂开创服务新模式[N];农资导报;2009年

5 ;承德农行“三农课堂”成为农民致富路上“加油站”[N];承德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程璧晖 赖容;心系三农 情牵民生[N];闽西日报;2009年

7 韩雪梅 记者 韩然;“聚焦三农乡村行”活动启动[N];沈阳日报;2009年

8 记者 孟令坤 通讯员 陈志兵;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明日开讲[N];常德日报;2009年

9 孙继山 王静媛 何晓曦;2009三农大事记[N];新农村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耿建扩;为三农说话,我越说越有劲儿[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文恩;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财政农业投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吴云勇;中国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5 嵇景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陶佩君;社会化小农户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周占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赵西华;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陈玉梅;海南省文昌市“文明生态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武刚;面向“三农”的职业培训探研[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2 张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侯雪锐;现代农业中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徐桂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举;小农意识对我国农村教育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雪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综合素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邰舒宏;提高吉林省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梁修才;我国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任大廷;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10 邵志国;农民素质变化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71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571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