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儒家和合思想对日本企业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03 18:53
【摘要】: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智慧。儒家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和合思想,它浸润着和合思想的芬芳,和合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较为深入探讨儒家和合思想具体内涵的基础上,从日本企业教育的角度,分析并概括了儒家和合思想对日本企业教育的影响,从而展现传统儒家和合思想在当代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对传统儒家和合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挖掘,继承并应用好这一源自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使其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同时,细致分析日本企业教育对儒家和合思想的成功继承和发展,对于创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企业文化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引言,阐释和合的含义,简述了日本企业教育与儒家和合思想的关系,并指出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首先阐释了儒家和合思想的内涵,它包括人与自身的和合、人与他人的和合以及人与社会的和合三个方面;其次概括并分析了儒家和合思想的本质和方法——和而不同的中和之道。 第二章,阐述儒家和合思想对日本企业教育的影响,分析日本企业教育的儒家和合特征。指出以人为本、人企和合是日本企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以和为贵、义利合一是日本企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士魂商才、内圣外王是日本企业教育的理想型人格。 第三章,从成功的日本企业教育中,得出儒家和合思想对当代我国进行企业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健;;儒家法律传统之近代命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吴育清;;先秦汉宋时期儒家天人观思想的发展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刘昆笛;;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价值[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4 马海峰;李根;;简论董仲舒对墨家思想的整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高昕;;儒家教育思想的和谐理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兰宗荣;;朱熹的隐士情结及其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梁涛;;“断裂”与“和合”——当下知识分子对农村介入的困境及出路[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张存金;;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孔子的率真个性[J];齐鲁学刊;2011年04期

9 贺灵;;《汉书·艺文志》“儒家”杂说[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郝可刚;;中国古代“三教”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明清时期在华天主教在同性恋问题上与中国的文化差异[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祥龙;;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克明;;浅析董仲舒义利观之承前启后[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业新;;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对象[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张茂泽;;论儒家的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钟金雁;;略论先秦两汉时期儒家的贫富观及贫富调整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杜维明;;儒家人文主义中的社会、个人和人类-宇宙观[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8 杨燕江;任盈畅;;儒家“和谐”经济伦理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以中国企业在苏丹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俞朝卿;;和合——寒山寺文化的真谛[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孙彩燕;;儒家“孝悌”观的当代反思[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广、路育松、晁天义、郑飞、焦兵、褚国飞、王玉;张立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当代和合乐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秦晖;儒家是什么[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魏_扯

本文编号:2740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740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