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正向行为支持对孤独症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04:39
   孤独症儿童由于在社会互动和沟通上存在质的障碍,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常常因无法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情绪而出现种种问题行为。课堂上,学生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既影响自己学习,也会妨碍班级其他同学学习,更会干扰到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样,学生出现问题行为也对家庭生活产生了困扰。正向行为支持从学生的问题行为出发,通过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采取前事控制、后果处理,行为教导等多元化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干预个案的问题行为。本研究选取培智学校两名四年级的孤独症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法,自变量为正向行为支持干预方案,因变量为被试问题行为发生的次数。干预过程分为基线期、干预期、维持期三个时期。首先,研究借助行为动机评量表,对两名被试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功能进行评估;接着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对被试问题行为出现的前事与问题行为出现后带来的后果进行记录。综合上述两种评估的结果发现,个案A尖叫问题行为的功能为逃避任务和要求得到某物,个案B的咬手自伤行为功能主要为感官刺激,其次是逃避任务;然后,根据对被试问题行为出现前后和出现时所处的情境与表现的观察来制定个案的正向行为支持干预计划;之后,选择问题行为多发的课堂情境作为干预地点,通过采用前事控制策略、行为教导策略以及后果处理策略对个案的问题行为开展有指向性地干预。收集三个干预阶段个案因变量变化的数据资料,采用视觉分析和C统计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个案经过正向行为支持的干预,其问题行为都得到改善,问题行为出现次数明显减少且维持良好。本研究还就特殊学校教师工作中如何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提出了以下建议:1.实施正向行为支持方案要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2.实施正向行为支持方案时面向全班同学;3.实施正向行为支持方案时要灵活调整方案;4.实施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应重视预防和教导;5.实施正向行为支持方案时要注重团队合作。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76
【部分图文】:

个案,行为,出现次数,基线


当个案 A 以尖叫行为表达需求时,扣除其喜欢的纸笔,借此减少尖叫行为出现的可能。消退。个案出现的问题行为是经过家长和教师的某些不正确的做法所强化了的,所以问题行为一直不能得到解决。在与任课教师交谈后决定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的情况下,对于个案 A 因得不到想要的物品而出现尖叫行为时采取忽视策略,对他的行为不予理会。等到他恢复平静的时候告诉他:“如果想要东西就要小声的说我想要而不可以尖叫”。用良好的正向行为取代问题行为。通过这一过程,个案 A 可以比较容易地控制他的尖叫行为,并表现出较多的合作行为。5.干预效果分析(1)个案 A 尖叫问题行为出现次数视觉总体分析对该个案尖叫的问题行为的研究时间为 6 周,其中基线观察期 1 周,干预期4 周,干预结束后又进行追踪观察 1 周。个案 A 尖叫行为的次数变化结果见图 1。

个案,基线,出现次数,次数


图 2 个案 B 咬手自伤行为在干预前后出现次数由上图可知,个案 B 咬手自伤行为在基线期出现的频率较高,次数在 7 次到10 次之间;在干预期间,个案 B 咬手自伤行为出现的次数明显下降;在维持期期间,个案 B 的咬手自伤行为呈稳定的下降趋势。(2)阶段内变化及趋势总体分析个案 B 基线期、干预期以及维持期的阶段内水准及趋势变化资料见表 9。表 1-9 个案 B 咬手行为干预阶段内资料分析阶段 基线期(A) 干预期(B) 维持期(M)阶段长度 7 30 7趋向路径趋向稳定性 86%(稳定) 77%(不稳定) 100%(稳定)均值 8.3 2.4 1.1水平范围 7-10 1-4 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业;赵丽华;;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及矫正[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叶军峰;陈文昀;胡义秋;刘兴玲;陈包明;姚旭娟;;技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3 季越;;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07期

4 李婧;;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汉字文化;2019年16期

5 胡硕;;中学生在发生课堂问题行为时的体验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年02期

6 石英梅;;孩子,你为什么总是跟同学打架?[J];少年儿童研究;2016年12期

7 钱锦彬;;中职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0期

8 谢小琴;罗国忠;李录琴;;贫困山区寄宿制学校初三年级学生问题行为探析及解决途径[J];内蒙古教育;2017年06期

9 叶华文;;我的孩子是“邪教教主”吗——一次家长与心理教师的谈话引发的对学生问题行为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6期

10 张臻;邹立君;;当代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明;毒品使用和滥用相关障碍的发展诱因:儿童期家庭经历及问题行为倾向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何洁;婴儿生气情绪及其对行为发展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亚鹏;MAOA和5-HTT基因多态性与父母养育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泽洋;正向行为支持对孤独症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郝静;基于案例的汉语课堂学生问题行为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吴晴雯;生活满意度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一项基于城市、随迁儿童的追踪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陈燕;青少年亲子依恋、心理韧性与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韩雪;校园排斥与初中生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6 王玉红;父母冲突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7 赵一萌;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雪;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问题行为:亲子依恋与祖辈共同养育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9 张晓琳;父母监控、不良同伴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GABRA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作用[D];广州大学;2018年

10 孙艳芳;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干预[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2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892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