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愿意回归家庭,专职在家抚养孩子,做“全职母亲”,而其中更不乏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女性。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而在家庭中母亲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全职母亲对孩子的教养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关系展开研究,揭示出母亲教养方式的主观影响因素,从全职母亲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依恋类型的认识及调节来减少不良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结合的方法。量性研究选取了山西省的125名母亲,对他们进行了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测试。质性研究选取了8名全职母亲,运用深度访谈法,以半结构式的访谈大纲进行资料收集,并根据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结论和建议: 结论:(1)全职母亲与非全职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全职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值有待于调整。 (2)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之间显著相关,不同依恋类型的全职母亲具有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 (3)全职母亲依恋类型为害怕型的母亲容易在生活上对孩子过度保护,而且与孩子互动的质量不高。 (4)全职母亲依恋类型为矛盾型和轻视型的母亲对孩子的情绪需要调节;全职母亲依恋类型为轻视型的母亲在对孩子的奖惩方式上需要调整。 建议: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全职母亲应探索自身早期的依恋模式,分析自己教养方式的原因,调节自身的情绪和态度,以减少因依恋模式造成的不良教养方式。此外,全职母亲应认清自己的位置,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并不断汲取新知识。
【关键词】:全职母亲 依恋类型 教养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5;G78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1 文献综述12-22
- 1.1 母亲12-13
- 1.1.1 全职母亲的界定12
- 1.1.2 关于母亲的研究12-13
- 1.2 依恋及其依恋理论13-16
- 1.2.1 依恋的涵义13-14
- 1.2.2 成人依恋的涵义14-15
- 1.2.3 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15-16
- 1.2.4 依恋类型16
- 1.3 教养方式16-18
- 1.3.1 教养方式的涵义17
- 1.3.2 教养方式的类型17-18
- 1.4 母亲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18-22
- 1.4.1 有关依恋的研究18-19
- 1.4.2 有关教养方式的研究19-20
- 1.4.3 母亲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20-21
- 1.4.4 对国内已有研究的概括21-22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2-25
- 2.1 问题的提出22-23
- 2.2 研究意义23-25
- 2.2.1 理论意义23-24
- 2.2.2 现实意义24-25
- 3 研究方法25-27
- 3.1 文献分析法25
- 3.2 问卷调查法25-26
- 3.2.1 研究对象25
- 3.2.2 研究工具25-26
- 3.2.3 问卷施测26
- 3.2.4 统计方法26
- 3.3 访谈法26-27
- 4 结果27-37
- 4.1 问卷调查结果27-29
- 4.1.1 全职母亲的年龄与婚龄分布27
- 4.1.2 母亲的依恋类型27-28
- 4.1.3 母亲的教养方式28
- 4.1.4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相关28-29
- 4.2 访谈调查结果29-37
- 4.2.1 被试的基本情况介绍29-30
- 4.2.2 访谈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30
- 4.2.3 对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个案访谈结果30-37
- 5 讨论37-45
- 5.1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教养方式及二者关系的讨论37-39
- 5.1.1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37-38
- 5.1.2 全职母亲与非全职母亲在教养方式上的差异38
- 5.1.3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关系38-39
- 5.2 全职母亲依恋类型的深度心理分析39-45
- 5.2.1 全职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值有待调整39-40
- 5.2.2 害怕型的全职母亲与孩子互动的质量有待于提高40-41
- 5.2.3 矛盾型和轻视型的全职母亲对孩子的情绪需要调节41-42
- 5.2.4 轻视型全职母亲对孩子的奖惩方式需要调整42-43
- 5.2.5 害怕型全职母亲对孩子过度保护43-45
- 6 结论及建议45-46
- 6.1 结论45
- 6.2 建议45-46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50-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花;;依恋理论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1期
2 陈恩佳;;青少年依恋、完美主义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3 马小亮;段春媛;;依恋研究述评[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陈泊蓉;;医护人员依恋类型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5 刘春艳;刘衍玲;王鑫强;;大学生自我分化与依恋类型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6 李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抚养人教养方式的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刘长敏;刘彦楼;李令青;李守龙;;汉、维、哈三族中学生教养方式与应付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2期
8 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王金良,郑海燕,牟宏伟;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安全型依恋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戴妍;;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青青;;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当子心祸——论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薛雯;赵守盈;;合作情景中依恋类型与人际特质的匹配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丁艳华;徐秀;王争艳;;上海160例婴幼儿依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许箐;;高中生归因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张咏梅;吴荣先;;国内外依恋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孙艳玲;;隔代抚养对青少年性格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进;杨福义;;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儿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弋鹏;;西部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邱海黎;要有科学的教养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苏彦科;教养方式不当引发学生焦虑[N];光明日报;2005年
3 李舒蕊;从心理角度看家庭教养方式[N];大众科技报;2005年
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罗照春;备战高考最重要的是甩掉心理包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武娜 通讯员 王君;“精神留守”儿童需要家长关爱[N];连云港日报;2010年
6 罗照春;备战高考:甩掉心理包袱[N];健康报;2006年
7 记者 蔡敏 杨玉华;都市“寄养儿童”现象:养而不教是渎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小尘;养育孩子 如何扬长避短[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张洪军;你的孩子胆小爱哭吗[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马丽;女儿变成“自来熟”[N];大众科技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郭薇;不同依恋类型恋爱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2年
3 刘国艳;中国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迪;儿童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孔庆胜;济宁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为、个性特征发育的双生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丁艳华;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慧;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刘文庆;儿童对父母攻击型教养方式知觉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俊嬴;母亲人格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登峰;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期望与其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周利亚;教养方式对3-6岁儿童两类行为问题影响的跨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曲;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数学水平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妍;初中生心理弹性与教养方式、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玮;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养方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曦;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杭州市学龄前儿童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9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