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身份认同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反映了个体或集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特征所持的认可和接纳态度。听障生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存在较严重的适应问题和心理问题。身份认同作为与听障生心理社会性发展联系密切的重要因素,长久以来被国内研究者所忽视,而目前,对于聋人的身份认同研究已成为国外聋人发展研究的新热点。当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开始重视听障生的心理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认知与聋的关系探讨上,缺乏对听障生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定量研究,尤其是每个听障生无法回避的“身份认同”问题。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参考国外相关理论建构,对国内听障生的身份认同进行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听障生身份认同问卷》,经检验,自编问卷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其次,以自编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工具,以378名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听障生为被试,深入探讨听障生身份认同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听障生的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听障生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身份认同:健听文化认同、听障文化认同、双文化认同、边缘性认同。听障生的健听文化认同和双文化认同倾向较高,边缘性认同倾向最低。 2不同年龄段听障生的听障认同和边缘性认同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发展,健听认同先降低后升高,听障认同先升高后降低,双文化认同持续降低,边缘性认同持续升高。 3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在不同性别、听力损失时间、父母听力状况、沟通方式、健听朋友数量、教师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4在四类认同倾向的听障生中,典型健听认同和典型边缘性认同的听障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5健听认同倾向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其它呈显著负相关,听障认同倾向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呈显著负相关,边缘性认同倾向与抑郁和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双文化认同倾向与心理健康无显著相关。 6听障生的健听认同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听障生越认同健听文化,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听障认同倾向对其焦虑心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听障生越认同听障文化,其焦虑心理越严重。
【关键词】:听障生 身份认同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6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引言10-12
- 2 文献综述12-23
- 2.1 听障的概念与分类12-13
- 2.1.1 听障的概念12
- 2.1.2 听障的分类12-13
- 2.2 身份认同的研究13-19
- 2.2.1 认同概念的起源13
- 2.2.2 认同研究的两种取向13-15
- 2.2.3 身份认同概况15-16
- 2.2.4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16-19
- 2.3 听障生心理健康研究19-21
- 2.3.1 听障生心理健康状况19-20
- 2.3.2 听障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0-21
- 2.4 国内外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21-22
- 2.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2-23
- 3 研究设计23-25
- 3.1 基本构思23
- 3.1.1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内容23
- 3.1.2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理论建构23
- 3.2 研究方法与统计工具23-24
- 3.2.1 研究方法23-24
- 3.2.2 统计工具24
- 3.3 研究步骤24-25
- 4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访谈研究25-34
- 4.1 第一轮访谈25-26
- 4.1.1 听障生身份认同初步研究的样本情况25
- 4.1.2 听障生身份认同初步访谈结果的相关描述25-26
- 4.2 第二轮访谈26-32
- 4.2.1 听障生身份认同深度访谈的样本情况26-27
- 4.2.2 听障生身份认同访谈问题设计与实施过程27-28
- 4.2.3 听障生身份认同访谈资料分析与结果28-32
- 4.3 听障生身份认同访谈研究总结32-34
- 4.3.1 访谈研究的结果32-33
- 4.3.2 访谈研究的意义33-34
- 5 听障生身份认同问卷的编制34-43
- 5.1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34
- 5.1.1 研究目的34
- 5.1.2 研究方法34
- 5.2 项目编制与专家评定34-35
- 5.2.1 项目编制34-35
- 5.2.2 专家评定35
- 5.3 问卷项目的预测与筛选35-37
- 5.3.1 项目分析35-36
- 5.3.2 因素分析36-37
- 5.4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探索性研究37-40
- 5.4.1 适当性检验37-38
- 5.4.2 因素数目的确定及命名38-40
- 5.5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验证性研究40-41
- 5.6 听障生身份认同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41-42
- 5.6.1 信度分析41
- 5.6.2 效度分析41-42
- 5.7 研究总结42-43
- 6 听障生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43-53
- 6.1 研究目的43
- 6.2 研究方法43-44
- 6.3 结果与分析44-53
- 6.3.1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发展状况44-46
- 6.3.2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基本影响因素46-50
- 6.3.3 听障生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50-53
- 7 讨论53-60
- 7.1 关于自编的听障生身份认同问卷53-54
- 7.2 关于听障生身份认同的发展特点54-55
- 7.3 关于听障生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55-58
- 7.3.1 性别因素55
- 7.3.2 听力状况55-57
- 7.3.3 沟通状况57
- 7.3.4 教育因素57-58
- 7.4 关于听障生身份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8-60
- 8 结论60-62
- 8.1 结论60
- 8.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0-62
- 8.2.1 研究方法上60-61
- 8.2.2 研究内容上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67-75
- 附录一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初步访谈提纲67-68
- 附录二 听障生身份认同的深度访谈提纲68-70
- 附录三 听障生身份认同预测问卷70-73
- 附录四 听障生身份认同正式问卷73-75
- 附录五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节选)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熙君,张淑芳;关于聋哑儿童人格特质的实验研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李祚山;;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张日f,陈香;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谢伯端;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6 黄锦玲;蔡太生;娄星明;;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7 卢月娥;;听障者心理健康的研究历史及教育启示[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孙频捷;;身份认同研究浅析[J];前沿;2010年02期
9 韩静;;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综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沛;赵国军;喇维新;;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兰州市盲聋哑学校 胡霜;[N];甘肃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陈树婷;高中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刚;美国华裔离散群体的身份认同[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4 于辉;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5 彭秀杰;“农转非”居民的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联防;大学生学业情绪、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0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