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大学生孤独感与亲社会行为及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互构机制
发布时间:2021-05-26 09:41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孤独感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在孤独感、亲社会行为、家庭教养方式上并不存在差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大学生的孤独感、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其教育理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孤独感;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能够准确预测大学生的孤独感。进而可知,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是三者互构的机制原理。社会分工引发的社会性别消解了群体的生理性别,代之的是极为相似的社会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教育理念、参与程度等都会再制着孩子的理念,进而影响其社会身份的认同和社会结构中的格局序列。
【文章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2020,12(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
(二)研究工具
1.孤独感量表(UCLA)
2.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
3.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孤独感、家庭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的差异检验
(二)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三)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一)消解群体性别:高等教育和同伴群体的交互作用
(二)再制初级群体: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的拓殖
(三)群体互制机制: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互制
四、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研究[D]. 王碧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06159
【文章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2020,12(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
(二)研究工具
1.孤独感量表(UCLA)
2.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
3.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孤独感、家庭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的差异检验
(二)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
(三)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一)消解群体性别:高等教育和同伴群体的交互作用
(二)再制初级群体: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的拓殖
(三)群体互制机制: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互制
四、性别消解与群体再制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研究[D]. 王碧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06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20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