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

发布时间:2017-05-10 03:16

  本文关键词: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的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特点;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生活状况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未成年犯管教所内的132名男性犯罪青少年和128名普通在校高中男生进行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由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青少年犯罪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父母离婚比率、从小与父母分居比率(其父母非主要抚养人)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共11项因子、社会支持量表共4项因子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者父母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过度保护因子平均分均高于后者,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平均分低于后者;在总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后者。男性犯罪青少年组内少数民族、汉族在两量表中的比较,仅在母偏爱被试因子少数民族母亲得分高于汉族母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共14项因子维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的正常男性青少年相比,犯罪男性青少年父母亲对待子女均缺乏温暖理解,过多采用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等手段,且犯罪青少年所获得的主观、客观社会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明显弱于正常青少年。故父母养育方式不良、社会支持不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高危因子。
【关键词】:男性犯罪青少年 父母养育方式 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8;D669.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内容与方法12-16
  • 1. 临床资料12
  • 1.1 研究组入组标准12
  • 1.2 对照组入组标准12
  • 2. 研究工具与方法12-16
  • 2.1 研究工具12-15
  • 2.2 研究方法15-16
  • 结果16-21
  • 讨论21-30
  • 小结30-31
  • 致谢31-32
  • 参考文献32-36
  • 综述36-44
  • 参考文献41-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4-45
  • 导师评阅表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2 蔡建红;犯罪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3 李慧民;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自身文化程度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4 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5 朱益;仇剑];;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6 卢莉,李建平,张敏,朱玲,王垎;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7 史俊霞;余毅震;;青少年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0期

8 李涛,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9 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10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慧娟;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抑郁: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卫;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53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