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后继农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器,在创新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教育问题,相续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宏伟战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事业仍存在着事实的不平衡。进入新世纪,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之时,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契机。党中央号召,举全民之力,汇全民之智,全面改造农村落后面貌。新农村的建设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施展舞台,同时,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状况也直接决定了教育在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效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加快培养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亦提上议事日程。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历史表明,教育发展是推进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是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推动和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所以,研究农民教育问题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相结合。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力求使研究更为系统和科学,为后继农民教育给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寻求可行之路。同时,也为促进学科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农村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提供素材。 本研究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论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界定。通过辨析传统农民、新型农民与后继农民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后继农民的特点。接着,论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最后,描述了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意义及指导方针、目标、重点。第三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历史进程。本部分立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农民教育的思想结晶,梳理农民教育思想的演变。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农民教育的创新,揭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农民培养的动力机制,从而,使农民教育具有更坚实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现状及不足。本章主要从供需现状入手,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教育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第五章,国外后继农民教育经验与启示。通过美、韩、德等发达国家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经验总结,得出一些启示。第六章,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改进思路。该章节为本论文的最后一章,通过社会主义后继农民培养的一些经验,及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本章节集中论述后继农民教育的改进思路。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重视后继农民教育。后继农民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二)细分农民教育,加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正强化作用。(三)关注人口流动特点,适当改革既定政策,重视父母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四)优化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增强后继农民的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五)树立循环意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后继农民教育的持续发展。 论文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创新:本文以后继农民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从后继农民教育的时代性、职业导向性、客体来源的广泛性及复杂性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突破前人研究视觉,细分农民教育的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其次,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从科学发展观高度,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后继农民教育问题;第三,重新思考后继农民教育内容,探索新的教育分工体系,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最后,从人的“社会性”方面思考,拓宽后继农民教育主体,重视家庭教育及人际关系影响作用。这些创新,提供了研究的全新视角,也扩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范围。
【关键词】:教育 后继农民 新农村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引论11-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研究综述13-16
- 1.2.1 国内文献研究13-15
- 1.2.2 国外文献研究15
- 1.2.3 文献研究述评15-16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16-20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20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20-21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界定21-31
- 2.1 相关概念辨析21-22
- 2.1.1 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21
- 2.1.2 后继农民与新型农民21-22
- 2.2 后继农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22-25
- 2.2.1 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22-24
- 2.2.2 后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24-25
- 2.3 后继农民教育的内涵及意义25-29
- 2.4 后继农民教育的指导方针、目标及重点29-31
-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历史进程31-34
- 3.1 孕育与起步——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农民教育思想31
- 3.2 实践与探索——列宁、毛泽东的后继农民教育思想31-32
- 3.3 创新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的发展32-34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现状及不足34-44
- 4.1 后继农民教育的供需分析34-36
- 4.1.1 后继农民教育的供给34-35
- 4.1.2 后继农民教育的需求35-36
- 4.2 后继农民教育取得的成就36-40
- 4.3 后继农民教育面临的问题40-44
- 第五章 国外后继农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44-48
- 5.1 发达国家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的经验44-46
- 5.2 发达国家关于后继农民教育的经验启示46-48
-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中后继农民教育的改进思路48-52
- 6.1 完善法律法规,培育后继农民教育的法制环境48
- 6.2 深化教育改革,突出后继农民教育的实用性48-49
- 6.3 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后继农民教育的有效性49-50
- 6.4 抛弃旧有观念,提升后继农民教育的荣誉感50
- 6.5 改善保障体系,充实后继农民教育的运行条件50-51
- 6.6 树立循环意识,促使后继农民教育的良性发展51-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2 管爱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民教育模式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陈司谨;;谈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考古;2006年03期
4 马金娥;雷赵民;;农民教育是甘肃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02期
5 冯利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成人学校发展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储诚炜;周亢;;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文君;苏红军;;新农村视角下新农民素质问题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陈传伟;;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形成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新格局[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9 赵桂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巾的农民教育问题刍议[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毛红忠;;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朝俊;赵建庄;贾临芳;王春娜;吴昆明;王静;;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教育问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2 乐承耀;鲍素萍;;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素质问题探析——以宁波市为例[A];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论文集[C];2006年
3 陈其国;;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4 薛p
本文编号:353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5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