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21:00

  本文关键词: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是指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所持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家长教育观念中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经验性认知。具体包括农村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对幼儿在心理健康发展中出现问题时所持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对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的认识等四个方面。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是其教育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与教育观念中其他观念的交互影响,能动地作用于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考察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现状、探讨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影响因素,以期丰富家庭教育学相关内容,为完善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事实依据。本研究以自编《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以考察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现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总体而言,农村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呈现出模糊性、不确定性和朴素性的特征。 2.性别不同的农村家长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仅体现为母亲侧重于幼儿做事的坚持性、注意力的稳定性、以及当幼儿受到重大的刺激时的反应程度;父亲侧重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3.文化程度不同的农村家长在对幼儿心理健康中情绪情感维度认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对思想与行为协调性认识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随着家长文化程度的升高,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更为明晰。 4.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现状存在的误区有:重视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让位于老师;忽视亲子关系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中发现有38.3%的家长认为“亲子关系的融洽度”不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亦有47.1%的家长在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中不认可“与孩子建立理解、信任的友好关系”这种方法。 本研究还通过访谈法对四名幼儿家长进行了深入访谈,发现影响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个体自身因素有:家长的性别、偏低的文化程度以及传统感性的教育经验;外部环境因素有:农村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大众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观 农村家长 现状 教育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部分 引言9-23
  • 一、选题缘由9-11
  • (一) 幼儿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9
  • (二) 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9-10
  • (三) 研究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兴趣的萌发10-11
  • 二、理论基础11-12
  • 三、文献综述12-19
  • (一) 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12-18
  • (二) 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18-19
  • (三) 对已有研究的简评19
  • 四、研究的总体构想19-22
  • (一) 研究内容19-20
  • (二) 研究目的20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20-22
  • 五、本研究的意义22
  • 六、研究重点与难点22-23
  • (一) 研究重点: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现状22
  • (二) 研究难点: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22-23
  • 第二部分 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现状23-34
  • 一、研究目的23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3-25
  • (一) 研究对象23
  • (二) 研究工具23-25
  •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5
  • 三、研究结果的呈现与分析25-32
  • (一) 农村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25-27
  • (二) 农村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27-30
  • (三) 农村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30-31
  • (四) 农村家长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31-32
  • 三、研究结果的讨论32-34
  • (一) 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总体特点32
  • (二) 不同性别的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讨论32
  • (三) 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讨论32-34
  • 第三部分 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存在的误区34-37
  • 一、重视智育,忽视心理健康34
  • 二、家长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让位于教师34-35
  • 三、家长对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35-37
  • 第四部分 农村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影响因素分析37-42
  • 一、研究目的37
  • 二、研究对象37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37-42
  • (一) 个体自身因素37-39
  • (二) 外部环境因素39-42
  • 第五部分 教育建议42-45
  • 一、加强政府统筹,唤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42-43
  • 二、成立业余家长学校、鼓励家长组成互助小组43
  • 三、规范大众媒体,引导其理性化43-45
  • 第六部分 小结45-47
  • 一、本研究的突破点与不足之处45
  • 二、后续研究努力的方向45
  • 三、总的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3
  • 附录53-59
  • 后记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儿童社会化研究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黄英;刘云艳;;关于幼儿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访谈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3 邹萍,杨丽珠;父母教育观念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4 赵尚松;;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5 范晓晔,季文,袁春华;家长文化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影响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5期

6 杨荣,屈远珍,石荣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浅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S1期

7 俞国良,辛涛;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3期

8 胡春华,叶天惠,伍满妹,涂前慧,谭淑敏,吴英姿;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9 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唐慧琴,李敏,徐韬园;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海根;岑国桢;李丹;高湘萍;李正云;陈欣银;;2岁儿童的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席居哲;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郑显亮;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燕燕;亲子互动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夏文玲;中学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学生心理健康观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勤;祖辈家长儿童观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唐林兰;幼儿同情心的家长内隐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成莉;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家长内隐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方丰娟;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戚炜颖;家长的儿童心理健康观及与其子女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98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