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8 16:14

  本文关键词: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根据世界国家发展经验,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湖北省县域经济与江浙比较差距大,整体经济实力不强、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致使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不到位。 本文以“科教兴农”为切入点,第一,对“科教兴农”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明确实施“科教兴农”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第二,阐述了湖北省县域经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剖析了湖北省科技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障碍因素,从浙江沿海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启示得出必须加快建立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步伐的结论。第三,构建了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该体系由三个子体系组成,即由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实施机构组织体系、教育培训目标内容体系、教育培训支撑保障体系三部分所构成。第四,提出了适应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实施对策。用科学发展观的统筹观点,提出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到以县为主的农、科、教与人力资源开发转移统筹,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县域社区高等教育三教统筹,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市、县、乡镇三级以领导小组对多个部门进行统筹,并以政策制度保障系统予以支撑,同时建立监督、评估制度,构建综合治理结构网络的若干对策,为构建新型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创新点一是体现在以加快教育与人力资源转移,构建新的教育培训体系来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突破单纯就发展县域经济论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二是构建了由教育培训实施组织机构子体系、教育培训目标内容子体系、教育培训支撑保障子体系组成的、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并提出了相应实现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 转型发展 教育培训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127;C975
【目录】:
  • 第1章 绪论6-9
  •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6-7
  • 1.2 文献综述7-8
  •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8-9
  • 第2章 科教兴农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相关性研究9-18
  • 2.1 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三农”问题9-10
  • 2.2 湖北省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与比较分析10-16
  • 2.3 实施科教兴农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16-18
  • 第3章 湖北省科技教育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分析18-39
  • 3.1 湖北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取得重要成就18-20
  • 3.2 新的历史阶段我省科教兴农发展县域经济的障碍因素剖析20-26
  • 3.3 浙江发展县域经济对湖北的启示26-39
  • 第4章 构建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39-55
  • 4.1 发展湖北县域经济特色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39-44
  • 4.2 适应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构成44-47
  • 4.3 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实施机构体系分析47-48
  • 4.4 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目标内容体系分析48-55
  • 第5章 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的实现55-65
  • 5.1 科学地做好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发展规划55-58
  • 5.2 建立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支撑保障体系58-63
  • 5.3 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的监督63-65
  • 结束语65-66
  • 参考文献66-68
  • 致谢6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灿伟;“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北省县域经济组团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罗仲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泉;湖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徐家彦;安康市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59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