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
【摘要】:运用错误觉察范式和眼动方法探查听障学生在文章通达与非通达情况下的阅读监控特点。结果表明:(1)听障学生阅读理解的整体能力低于健听学生,主要表现在文章阅读的整体效率显著低于健听学生。(2)听障学生阅读监控能力低于健听学生,主要表现在基于自信心评价的理解监控和以回视为指标的眼动监控均低于健听学生。(3)听障学生在阅读监控眼动指标上与健听学生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回视次数、回视时间和回视点个数上明显低于健听学生。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阅读监控 眼动
【分类号】:G76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阅读监控,是指阅读者在阅读理解的全过程中,将自身的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进行主动积极的监视、评价、控制和调节。主要包括制定阅读目标、监视理解进程、选择理解策略、检查阅读效果和补救理解失败等成分[1]。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监控是阅读元认知加工的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阅读理解监视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2 邢丹;王亦男;韩玉昌;;听力障碍儿童篇章阅读的眼动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3 白学军 ,阎国利;儿童理解课文时眼动过程的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4 于鹏,徐富明,焦毓梅;阅读理解监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杜晓新,王和平;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比较与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01期
6 杨双;刘翔平;张婧乔;张秀;;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7 白学军,沈德立;初学阅读者和熟练阅读者阅读课文时眼动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2期
8 杜晓新;阅读中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关及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9 徐富明;白学军;沈德立;施建农;;对阅读理解监控及其发展的直接测量[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贺荟中;聋人阅读研究进展与动态[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来林;;国外多媒体辅助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陈韵;;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焦毓梅;于鹏;;泰国留学生阅读有无词界标汉文本的眼动研究[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4 白学军,张兴利;当前阅读眼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5 闫国利,田宏杰;乐谱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6 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阅读理解监视的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7 冯虹,阴国恩;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8 杨海波,段海军;MP3播放器外观设计效果的眼动评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9 刘新颜;关善玲;冯本才;范晓红;郭洁;;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阅读理解监控的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10 闫国利;白学军;;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象贤;受众卷入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广告诉求方式的匹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伟亚;自闭症谱系障碍学生汉语句子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臧传丽;儿童和成人阅读中的眼动控制:词边界信息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茂林;听障学生阅读理解中的策略运用及其眼动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付玉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高级阶段阅读眼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郭淑斌;文本阅读中因果性预期推理构建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贺荟中;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语篇理解过程的认知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菲;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周惠平;高中英语元认知训练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敏;基于元认知的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欧阳琨;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策略中元认知意识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鹏;大学生浏览不同结构网页的视线规律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葛洋;网络外语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慧芳;初中生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yN宁;留学生汉语输入学习策略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岳明蕾;汉语花园幽径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睿;大学生对客厅室内设计风格审美偏好的眼动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丹;;特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认知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2 戴斌荣,任瑛;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年01期
3 白学军,,沈德立;初学阅读者和熟练阅读者阅读课文时眼动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2期
4 曹锋,朱曼殊;儿童阅读理解监察能力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9年06期
5 杜晓新;阅读中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关及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2期
6 杨治良,郭力平;加工分离说的发展述评[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7 莫雷,王瑞明,何先友;文本阅读过程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8 王瑞明,莫雷;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条件[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9 莫雷,冷英;目标焦点监控下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J];心理学报;2005年01期
10 何先友,林日团,莫雷;文本信息的激活与整合:阅读优生与差生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昝飞;聋生汉字加工中语音编码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丰;高等特殊教育听障学生审美情趣及综合素质的提高[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1期
2 于涛;谈高等特殊教育美术趣化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3 张伟时;听障学生美术专业创作课教学论[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张萌;资源教室对听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5 冒朝霖;;构建终身职业教育机制,提高听障学生生存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Z1期
6 夏乐峰;;听障学生手语伴读现象剖析及教学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9期
7 王继晏;李宗营;;让兴趣为听障学生插上奋飞的翅膀[J];新课程(教研);2010年09期
8 王云霞;;关于听障学生语文课堂“举手问题”的分析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4期
9 陈志华;;听障学生生存与发展能力调查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Z1期
10 蒋惠珍;加强听障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李林岩;为听障学生提供服务[N];吉林日报;2009年
2 陈广琳;为了残障孩子幸福快乐生活[N];深圳商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刘彦飞 王振军 罗喜林;实行课堂辅助教学和生活教学分离制[N];榆林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侯耀森;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添砖加瓦[N];光明日报;2001年
5 肖忠;公务员考试,你该如何面对?[N];南京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茂林;听障学生阅读理解中的策略运用及其眼动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绍娜;听障中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汪文娟;听障学生认知风格与执行功能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雁;听障大学生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思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敏;听障学生美术个性化教学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施丽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听障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静;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伟锋;13-15岁聋生与健听学生表象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书爽;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聋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饶宁;课程本位动态评价对智力障碍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灿;聋生汉语语篇阅读中的回指推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8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5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