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的深度阅读重拾
本文关键词:论互联网时代的深度阅读重拾
【摘要】:深度阅读是具有指向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养和完善人格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是人类本质使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由此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深度阅读是人类的文明遗产和优秀传统,必须重拾深度阅读,永远提倡深度阅读。
【作者单位】: 广西工学院音像电子出版社;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深度阅读 传播 人类本质
【分类号】:G792
【正文快照】: 我国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18-70周岁综合阅读率为77.6%,2008-2011年间,我国综合阅读率从69.7%上升为77.6%[1],国民阅读率快速上升构建了日益浓厚的“书香社会”风气,而如何更好地读书则成为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而紧张的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荔;;论阅读的境界——出版选题的美感心理和方法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丹丹;;庄子丑学与西方现代派丑学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李中静;;孟子的“与民同乐”与“美感共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赵秀兰;杨文;;文化视野关照下桑丘和猪八戒形象的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5 蒋洁;;“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对教材中“美”之定义问题的再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朱连生;中西绘画艺术美学思想的几点比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赫牧寰;荒诞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发生[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8 王凯波;;论《诗》《骚》审美追求的差异性[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9 朱育江;;孟子形象作为儒家之美的美育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10 胡小明;黎文坛;;论民族体育的审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梁俊敏;;探索信息时代影像文化对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影响[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3 涂怡岚;;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姚玉敏;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7 徐瑛;《内经》理论体系的科学美学思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徐曙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毓航;领导艺术的审美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玉亭;高中语文古代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姜江;悲喜交加的人生 笑中含泪的温情[D];南昌大学;2010年
4 张文静;论绘画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所传达的视觉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丹;新世纪辽宁青年作家小说创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佩琳;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表现[D];河南大学;2011年
7 冯小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马一茜;图案的回归[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毛素文;《史记》人物的阳刚美与阴柔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志刚;论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明;曾贤贵;;互联网时代农村成人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2 林渊渊,杨维贵;电子邮件在远距离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8年01期
3 王建强;;探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6期
4 张志亚;;“终身教育”的由来及在中国的传播[J];台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黄河明;论远程教学中的信息表现形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金振坤;对远程教育信息传播规律的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2年03期
7 郑俭;许家成;冯素梅;叶帮利;;对因特网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多方式传播[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8期
8 刘紫剑;;信息时代职工教育培训[J];现代企业;2006年09期
9 张宁;;昌荣传播:成长源自学习与思考——一记昌荣传播年度培训“精武门之天龙八部广告观”[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7年06期
10 白瑞霞;;电视媒体与聋人手语之路[J];新闻爱好者;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战;拯救教育首先拯救家长[N];光明日报;2008年
2 苏纪玲;不要让孩子失去起跳的力量[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雷耀;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何军;契约化家庭教育助青少年戒网瘾[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许民彤;阅读,文化与技术的较量[N];工人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楠 实习生 章斐寅;今天,如何面对人文经典?[N];解放日报;2009年
7 王平东;诗词教学与诗词改革的思路[N];中国老年报;2000年
8 河南大学教授 王立群;书籍给了我们改造世界的利器[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玖健;家庭教育中的赏识与批评[N];中国妇女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支玲琳;追捧神童的背后是社会功利心[N];解放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巨章;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凤;富互联网时代扩增亲子互动体感网页游戏设计与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8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5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