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民族院校》出版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视野中的民族院校》出版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院校 文化视野 有机结合 高等教育模式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人才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体系 多民族国家 教育政策
【摘要】:正民族院校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伴随新中国走过近六十年的历程。中国民族院校的建立与发展,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意义,是在我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内将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有机结合的创举。民族院校自创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民族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文化视野 有机结合 高等教育模式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人才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体系 多民族国家 教育政策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民族院校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伴随新中国走过近六十年的历程。中国民族院校的建立与发展,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意义,是在我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内将民族政策与教育政策有机结合的创举。民族院校自创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民族人才特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玉玺;民族院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任中夏;面向新世纪 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罗布江村,陈玉屏,刘志荣;新世纪民族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相理锋;对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0期
5 奉江;三论民族院校教育改革[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沙马拉毅;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院校的改革与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奉江;三论民族院校教育改革[J];甘肃畜牧兽医;1996年03期
8 苏克明,陈玉屏,刘志荣;民族院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中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9 赵安君,李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民族院校的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10 丁月牙;全国十三所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院校长“关于办好民族院校座谈会”会议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樊泽;;民族干部的摇篮 民族教育的典范——纪念延安民族学院成立50周年[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2 吴琼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李芳青;;应用价值工程与提高民族院校的功能价值[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4 杨放;何江川;蒙昌勇;伍小花;;全国五所民族院校十七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5 黄羽新;;立足学生实际,加强教学管理和改革——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模式研究之二[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刘额尔敦吐;;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回顾与展望[A];“高校招生与宪法平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张俊宗;;构建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为民族地区培养适切性人才——以西北民族聚居区高校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黄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陈达云;简论民族院校的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2 高万能;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办好民族院校[N];贵州日报;2009年
3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钟海青;民族院校科学发展应处理好几个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4 中南民族大学校长 雷召海;关于民族院校创新发展社会科学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军;宁大列入民族院校专项建设规划[N];宁夏日报;2010年
6 记者 周光兵 通讯员 许宗友 实习生 武国涛;全国民族院校书记校长联席会议在我州召开[N];恩施日报;2010年
7 国家民委副主任 吴仕民;坚持正确方向 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闵伟轩;筚路蓝缕写华章 继往开来铸辉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余梓东;民族院校科研工作:着眼国计为民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陈立鹏;准确定位:民族院校发展的前提[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付娜;民族大学(学院)的特有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杨;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赵晖;民族院校信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相理锋;我国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4 陈虹;民族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5 郑娅;民族院校专业改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潘光才;民族院校贫困生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裴雅琦;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申莉;新时期民族院校文化选择和建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石劲松;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方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张龙;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族际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6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8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