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全纳教育效果的研究分析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西方全纳教育效果的研究分析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全纳教育 效果分析 学业发展 社会性发展 态度
【摘要】:本文主要从特殊儿童的学业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家长和普通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西方学者关于全纳教育效果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应该努力发展与随班就读相配合的资源教室,要加强我国不同教育模式效果的实证研究,在发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西方全纳教育发展的经验并吸取教训。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效果分析 学业发展 社会性发展 态度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1引言全纳教育思想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民权运动(Civil Rights),在正常化(Normalization)、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和一体化(Integration)等思想的基础上由W.Stainback和S.Stainback等学者(1984)正式提出[1],此后便成为了特殊教育领域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1994年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絮茸;邓猛;;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2 赵立勤;;浅析广告质量和广告效果的关系[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02期
3 孙玉梅;;国际全纳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4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5 徐美贞,杨希洁;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6 邓猛;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全纳教育以及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7 杨希洁,徐美贞;北京市随班就读小学资源教室初期运作基本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8 佟月华;美国全纳教育对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7期
9 李娜;张福娟;;上海市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运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10期
10 郭春宁;;特殊教育应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先保障的领域[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晨;胡国庆;陈梦思;;残疾人体育研究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魏萍瑶;;论资源教师职责能力结构的构建与提升[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罗琳;;当代教育理念与模式下的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黄良友;徐创;樊少武;;手机短信广告的法律规制[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5 裴巧灵;李晓菊;;全纳教育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6 金野;;中日两国残疾儿童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孙玉梅;;教育公平视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慕雯雯;;西方特殊教育安置模式的演进对我国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9 袁茵;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理论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甘昭良;;论学前特殊儿童的语言障碍及矫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娟;;浅析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刘岚;刘福泉;;天津市特殊教育研究的现状、特点与趋势[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雷江华;听觉障碍学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5 连峗;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李本东;教师教学实践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杨运强;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慧丽;融合教育理念下资源教师角色的指导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帅;我国聋人高等工科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潘红玲;家庭体育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须芝燕;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干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斯斯;语音编码在听障大学生唇读不同形态汉语元音识别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凯宁;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 推动特教事业发展[J];北京教育;1999年04期
2 约安娜·库茨拉底;论宽容和宽容的限度[J];第欧根尼;1998年02期
3 吕淑惠;曲学利;朴永馨;;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Z1期
4 余红刚;广告:没有质量标准的行业——简析现行的广告效果的测定方法[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胡祖才;;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6 王四达;中国古代和谐理想与不宽容现实的历史反思[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7 贺来;“宽容”的合法性根据——市场经济中的宽容文化及其哲学透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8 王迅;;从“差序格局”看中国人宽容精神的缺失[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刘慧,程辰,王和平,杜晓新;全纳教育推动下的RRP实施的几个问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5期
10 苏雪云;;特殊教育发展与特殊教育立法——国际视野内的中国特殊教育立法反思[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英;主编通讯[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9期
2 雨林;;部分国家的全纳教育实施政策[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3 刘昊;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对于推行全纳教育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4 钱丽霞,杨继英;发展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构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5 黄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广全纳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6 田静,王凌;全纳教育:实施模式、策略和实践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7 徐玉珍 ,黄志成;全纳教育的具体落实:全纳学校[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4期
8 佚名;;全纳教育:一个有点陌生的教育理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9 张宝蓉;以全纳教育的视角看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2年07期
10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红姣;;“全纳教育”观指导下的精神科护患关系构建[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4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7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8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9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10 卿素兰;罗杰;;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与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汪培坚 廖建霞;衢州中专践行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秦保树 通讯员 李晓阳;新乡幼师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全纳教育理念[N];新乡日报;2010年
7 记者 彭薇;“全纳教育”培养通才兼顾偏才[N];解放日报;2009年
8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杨运强;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影;加拿大全纳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宁;澳大利亚全纳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淑娟;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87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