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17-07-29 07:24

  本文关键词: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后女权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教育


【摘要】: 几千年来,我国妇女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思想意识的局限,经济上的不独立,政治上毫无权利,处处受男人支配和控制,妇女地位的低下又造成了妇女心理上的自卑行为被动塑成心理依赖,从而使妇女缺乏主动精神与主体意识。后女权主义认为,改变几千年来妇女处于从属和客体的地位,唤醒妇女作为人的自我主体意识,建立她们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妇女解放的关键。后现代女权主义承认争取女性的主体地位对妇女解放的重要作用。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文化所讲的人的主体性实质上是建立在男性经验基础上,是以男性为标准的主体。现代女权主义所极力争取的这种主体性无助于改善妇女的处境,要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明确“女性”的概念。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女性的本质特征是由社会主流文化建构并通过社会主流话语进行言说的。女性主体性是被传统文化所歪曲了的。因此要重新界定女性主体只有是在对父权制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本质特征的重新解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职业的培养,重新寻找和认识女性真实的自我价值,实现女性价值的全面实现。 因此,我选择了“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这一题目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识读后女权主义。论文首先介绍了女权主义和后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涵。进一步分析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突出说明后女权主义的理论特征、后女权主义对女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以及它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阐释后女权主义视阈下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可能性。在对后女权主义进入深入的分析了解后,从后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分析主体、主体意识、女性主体意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女性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用后女权主义的理论来分析我国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种种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审视。指出:教育性别歧视、教育模式的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性别意识的培养、传统教育宗旨对女性教育的限制等对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障碍。 第四部分是针对上面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构。指出:女性主体意识的完善应该是建立在女性经验基础上的,用女性自己的话语来言说女性特征,通过对女性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人格素质教育、责任义务教育,使女性在掌握了一定文化知识后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女性价值的完善。
【关键词】:后女权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7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1
  • 一、识读后女权主义11-21
  • (一)后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11-18
  • 1.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内涵11-14
  • 2.后女权主义的理论内涵14-17
  • 3.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的联系和区别17-18
  • (二)后女权主义的特征18-21
  • 1.差异性18-19
  • 2.温和性19
  • 3.语言性19-20
  • 4.主体建构性20-21
  • 二、阐释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21-31
  • (一)主体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21-23
  • 1.主体21-22
  • 2.主体意识22
  • 3.女性主体意识22-23
  • (二)后女权主义对女性主体的解读23-28
  • 1.男性社会言说的女性特征24-25
  • 2.后女权主义对女性主体性的重新界定25-27
  • 3.重建女性话语27-28
  • (三)女性主体意识的迷失和觉醒28-31
  • 1.我国女性主体意识迷失的表现28-29
  • 2.现当代我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29-31
  • 三、女性主体意识教育在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缺失及归因31-41
  • (一)女性主体意识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缺失31-37
  • 1.教育中存在的性别歧视33-34
  • 2.缺乏性别差异教育的教学模式34-36
  • 3.传统教育宗旨对女性教育的限制36-37
  • (二)女性主体意识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缺失的归因分析37-41
  • 1.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37-38
  • 2.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38-40
  • 3.女性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局限性40-41
  • 四、后女权主义视阈下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建构41-60
  • (一)后女权主义视阈下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取向41-47
  • 1.女性经验基础上的主体意识建构41-42
  • 2.女性经验基础上的语言表达42-44
  • 3.追求女性主体价值的完善44-47
  • (二)后女权主义视阈下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内容47-49
  • 1.对女性进行人格素质教育47-48
  • 2.文化素质教育48-49
  • 3.责任和义务教育49
  • 4.和谐教育49
  • (三)后女权主义视阈下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原则49-55
  • 1.增强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针对性50-53
  • 2.探求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时代性53-54
  • 3.把握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现实性54-55
  • (四)后女权主义视阈下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策略55-60
  • 1.女性层次性文化素质教育的加强56-59
  • 2.社会应为女性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59-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6
  • 后记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胜楠;;我国女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J];考试周刊;2012年4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露;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后现代女权主义[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淑娉;从本体论视角看反向歧视下女性的第二性[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春香;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主体性建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妍;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产后返岗适应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楠;高校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588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588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