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8:22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研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不仅新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活富裕,更新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特别是县域农村成人教育组织居于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综合职能强,相对独立性大,在培育新型农民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因而,县域农村成人教育组织能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旺盛,原本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江西省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供求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为破解这一结构性矛盾,近年来在江西省境内兴起了一种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新模式——县域“农民学院”,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有力地扩大了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受益面,加快了农民就业转移,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其他中西部类似农业县市的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界定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的概念,通过访谈调研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凝练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的办学特色,展现其办学成效,得出有益启示,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案。第二部分为概念释义,主要对县域、办学模式、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等概念进行分析与界定,明确其在本研究中的涵义。第三部分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学术界有关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模式和新型农民与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明晰现有研究成就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四部分为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发展概况与发展动因。第五部分为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现状的实证研究,综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展现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效、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三点启示。第六部分是对制约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七部分是针对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第八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反思。
【关键词】:江西 县域“农民学院” 办学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国内背景9-10
- 1.1.2 省内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可能创新之处11-12
- 1.3.1 选题新11-12
- 1.3.2 视角新12
- 1.3.3 内容上的创新12
- 1.4 研究方案12-14
- 1.4.1 研究方法12-13
- 1.4.2 技术路线13-14
- 2 概念释义14-16
- 2.1 县域14
- 2.2 办学模式14-15
- 2.3 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15-16
- 3 研究综述16-19
- 3.1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16-17
- 3.1.1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的宏观研究16-17
- 3.1.2 关于借鉴国外农村成人教育相关办学经验的研究17
- 3.2 关于新型农民与新型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17-19
- 4 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的发展概况与兴起动因19-21
- 4.1 发展概况19
- 4.2 兴起动因19-21
- 5 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现状与启示21-33
- 5.1 调查说明21-22
- 5.1.1 调查目的21
- 5.1.2 问卷调查设计21
- 5.1.3 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21-22
- 5.2 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的办学特色22-25
- 5.2.1 办学理念:启迪民智,改善民生22
- 5.2.2 办学主体:政府出资,学院培训22-23
- 5.2.3 结构体系:完善网络,全面覆盖23
- 5.2.4 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分类培训23-24
- 5.2.5 课程设置:“三个根据”,“四个需要”24
- 5.2.6 保障机制:强化建设,政策激励24
- 5.2.7 评价机制:责任明确,指标完善24-25
- 5.3 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成效25-27
- 5.3.1 农民学员学习主观满意度较高25-26
- 5.3.2 “农民学院”办学的客观社会效益较好——以南康市“农民学院”为例26-27
- 5.4 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经验启示27-28
- 5.4.1 强化政府农村成人教育“统筹”职能27-28
- 5.4.2 建设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互动”机制28
- 5.4.3 优化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网络”结构28
- 5.5 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存在的主要问题28-33
- 5.5.1 县域“农民学院”之间项目重复建设28-29
- 5.5.2 培训指标不足,培训经费运转周期较长29-30
- 5.5.3 学习环境建设不足,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30-31
- 5.5.4 统编教材为主,自编特色实用教材较少31
- 5.5.5 实训指导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31-32
- 5.5.6 部分农民学员学习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32-33
- 6 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33-36
- 6.1 制度障碍33-34
- 6.1.1 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制约县域“农民学院”发展33-34
- 6.1.2 教育培训各自为政,县域“农民学院”间合作渠道不畅34
- 6.1.3 政府缺乏长期投入机制,县域“农民学院”建设保障乏力34
- 6.2 实施障碍34-35
- 6.2.1 “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结构欠佳34
- 6.2.2 教材建设滞后于课程和工种设置34
- 6.2.3 管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34-35
- 6.3 自身障碍35-36
- 6.3.1 农民学员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观念存在偏差35
- 6.3.2 农民学员素质参差不齐,分层化趋势明显35-36
- 7 若干建议36-39
- 7.1 成立省级组织管理机构,增强县域“农民学院”的协调合作36-37
- 7.1.1 加强管理规划,成立“江西省农民学院管理委员会”36
- 7.1.2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培训的区域分工与合作36-37
- 7.2 形成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经费支配方式37
- 7.2.1 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投入的持续性37
- 7.2.2 明确经费使用方向,提高经费使用效益37
- 7.3 加强县域“农民学院”自身建设37-39
- 7.3.1 强化基础建设,创优软硬环境37-38
- 7.3.2 开展教育合作,加强特色教材建设38
- 7.3.3 改革教师任用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38
- 7.3.4 完善人员考评制度,提高学院服务水平38-39
- 8 结论与反思39-40
- 8.1 研究结论39
- 8.2 研究反思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6
- 致谢46-47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旭东 ,李家林;国外农村成教内容概况[J];北京成人教育;2000年11期
2 费孝通;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林毅夫;;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济;2006年05期
4 郑富兴;论裴斯泰洛齐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黄乾;;农民工培训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6 马小健;美国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高教学刊;2002年05期
7 孟庆梅;;中德成人教育比较及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新认识[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5期
8 赵吉云;;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9 吴秀珍;;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农村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10 黄梅;胡晓娟;;美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684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68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