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与省思: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回望与省思: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学界的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这些成果于数量、主题和方法方面所取得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有待弥补和改进之处。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成人教育 进展 省思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和谐社会观照下成人教育规导社会流动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批准号:FKB0604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29.2
【正文快照】: 社会流动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其意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变动。社会流动是社会的固有属性,是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只是,在不同社会中,社会流动的流量、流速和流动频率等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在传统社会、封闭社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雪琴;;社会流动视角下的农民工教育培训[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伟;秦玉友;;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崔铭香;成人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动[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葛正鹏;;“市民”概念的重构与我国农民市民化道路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9期
4 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本市召开“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12期
2 庄西真;;增加流动性 让人有奔头[J];职教论坛;2011年22期
3 陈腾;冯韶华;;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农村妇女成人教育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永;;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02期
5 申薇;;浅论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J];职业时空;2011年06期
6 齐婷婷;;社会分层与职业教育[J];学理论;2011年20期
7 周晶;;基于社会分层与流动视角的劳资关系问题探析[J];企业导报;2011年11期
8 康武刚;;论宋初的社会流动——以武将群体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薛滩;;对成人教育研究与成人教育学研究的解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中亮;;2010年成人教育著作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蒋星梅;;社会转型时期国有企业青年的社会流动——以滇南L林业局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小娜;;贵州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社会流动问题研究——以贵州在温州的农民工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叶萍;;浅议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流动的问题——基于对教育资源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春婷;;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邵岑;;对春运“民工流”人口迁移的探讨[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炳庆;;改革开放与农民群体的价值观变化[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甘源;;浅谈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标准[N];江西日报;2004年
2 张奋勤 胡思勇 周启红;社会流动释放“梯子”效应[N];湖北日报;2009年
3 唐科莉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代际社会流动,仅仅是家庭的事吗[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李培林;社会流动与人们的梦[N];北京日报;2003年
5 ;社会流动——频率越快社会越有活力[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的渠道[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党国英;让每一个人都有相似的机会[N];人民日报;2010年
8 青连斌;教育公平是合理社会流动的保证[N];学习时报;2005年
9 任孟山;现代社会流动需要消除政策性歧视[N];华夏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兆燕;教育公平引领社会流动[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涛;蚁族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豪;中共革命与社会流动:以1937—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D];河北大学;2011年
3 华逢林;社会阶层结构封闭性的同期群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韩志刚;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农民的社会流动[D];兰州大学;2011年
5 陈姗姗;依靠职业还是依靠婚姻?[D];兰州大学;2011年
6 陈晓勤;我国现阶段权力腐败的特征与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于执立;《儒林外史》与八股取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浩池;转型期零工的社会融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邢超伟;美国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赵泽鸿;大学生村官社会支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3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1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