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06 01:25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育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调查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仙桃市 家庭教育 问题行为 教育立法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关系,总结家庭教育经验,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编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表》对仙桃2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亲子关系、父母期待和父母监控与儿童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亲子=0.206,r期待=0.174,r监控=0.148);父母期待、父母监控与亲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期待=0.189,r监控=0.461),父母心理控制与亲子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264)。亲子关系和父母期待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监控对亲子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心理控制则对亲子关系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家庭教育状况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亲子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放纵、要求低都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发生。因此,应该关注家庭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家庭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仙桃市 家庭教育 问题行为 教育立法
【基金】:湖北省妇联家庭教育立法调研项目(2011)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儿童个性发展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家庭是个体健康成长的起点,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丽英,叶一舵;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红;;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家庭婚姻研究 结构、关系、家族和文化[J];社会;2007年02期

2 王敏;张振松;;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年04期

3 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许韶君,夏俊瑞,郑迎军;研究中学男生吸烟与其他危害健康问题的相互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1999年03期

4 张洪波,张蕊,陶芳标,曾广玉;大学生吸烟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0年02期

5 星一,季成叶,杨先根,籍红,杨丽萍,王莹,张琳;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校医;2002年06期

6 杨阿丽,方晓义,林丹华;父母冲突、青少年应对策略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7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8 方晓义,张锦涛,徐洁,杨阿丽;青少年和母亲知觉的差异及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9 方晓义,林丹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干预[J];心理学报;2003年03期

10 梁桂玲,叶郁辉,林德南,陈宇绮,刘颜,陈君;中小学生吸烟态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医疗装备;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2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晓栋;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白丽英;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启军;中学生现在吸烟行为预测模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何世雄;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瑜;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果;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家庭各因素、压力自尊及人格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段海平;青岛市2038名中学生吸烟状况及多维因素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崔威武;杭州市城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支愧云;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海芳;男性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对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少严,林再峰;台湾地区家庭教育考察与思考[J];教育导刊;2000年05期

2 杨启光;台湾高校家庭教育课程设置鸟瞰[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11期

3 桑标;父母意识·育儿焦虑·先天气质──独生子女与亲子关系研究的新热点[J];当代青年研究;1998年02期

4 叶子,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5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04期

6 桑标,唐剑;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初探[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7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8 杨志伟,刘少文,李雪荣;儿童行为问题、学业成绩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模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9 伍业光,唐全胜;壮、汉族大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性格、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5期

10 王欣,苏晓巍,王岩,刘欣,宋耀先,任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蒋玉川;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9年04期

3 何文里;;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源流;2002年09期

4 ;我该不该看儿子的日记?[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2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基础[J];家庭教育(中小学家长);2004年Z1期

6 彭一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写给家长的两点建议[J];贵州教育;2006年09期

7 王仁刚;;谈家庭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六颗心”[J];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30期

8 马红斌;论社会干预青少年之家庭教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S2期

9 夏明珍;家庭教育ABC[J];学前教育;1994年03期

10 危兆盖,倪正松;育人战略:提高家教质量[J];湖南教育;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5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7 刘霞;;健康的家庭教育该露面了[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左梅香;;落实《意见》精神 创新家庭教育[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邓德桦;;家庭教育思考与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王海涛;;教师如何协助家长做好智障儿童的家庭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张莉;家庭教育漫谈[N];甘肃日报;2007年

4 晓松;教育孩子是一种智慧和艺术[N];天津教育报;2007年

5 ;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N];成都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陶春;八省市家长科学素质调查情况[N];学习时报;2009年

7 全国妇联儿童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记者 周润健;天津:相邻不相识,过半孩子时常没玩伴[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记者 梁东麒;在百所学校培训万名外来工家长[N];中山日报;2010年

10 林华;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N];闽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海存福;西北回族民间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龚雯;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程艳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燕;学习型家庭的理论研究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瑛;网络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1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801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