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淄博市社区居民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开展状况及制约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9:17

  本文关键词:淄博市社区居民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开展状况及制约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淄博市社区居民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 开展状况 制约因素 对策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历史悠久,长期实践证明:通过对自身“精”、“气”、“神”三者的锻炼,能够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益寿延年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体育养生在保健康复与健康促进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淄博市作为全国老工业化城市的代表,城市社区居民的室外体育锻炼时间逐渐减少,各种工业化疾病尤为突出,并且受现代健身文化的冲击,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在淄博市开展的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对淄博市社区居民开展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淄博市社区居民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丰富全民健身工程和继承发扬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淄博市社区居民中参与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淄博市社区居民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依据行为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理论分析,找出其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为社区居民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根据。对淄博市社区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开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具有如下特点:1、参与者以退休的中老年人为主,职业属性、年龄段结构单一。2、参与者对于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认知不足,对养生场地、管理组织、项目开展的满意度不高。3、参与者以兴趣爱好、预防疾病、社会交往和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居多。4、多数人以自学的途径学习和掌握传统体育养生项目。5、在参与锻炼的形式上,超过半数的人选择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己锻炼。6、在参与的种类上,集中在太极拳、太极剑和木兰扇等项目。7、参与者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参与的时间地点多数人选择早上在公园进行锻炼。8、参与者往往选择中、小强度的运动量并且运动后身体感觉舒适的有氧运动。9、在参与项目的投资上,以年花费在200元以下的为主。从500余份调查问卷看,淄博市社区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开展还存在某些制约因素,主要有: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社区专业场地缺乏。2、城市环境差,空气污染严重。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养生意识淡薄。4、缺乏专业人员指导,锻炼效果不明显。5、集体组织活动缺乏,比赛交流机会少。6、个人身体条件以及动作难易程度的影响。7、其它运动项目的影响。上述这些因素均制约着淄博市社区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开展。通过对淄博市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结合相关领导的访谈意见,综合考虑淄博市的经济和环境等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对策:1、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建设专门练习场地。2、改善环境,提高空气质量。3、政府、社区领导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养生认识。4、统筹城市社区与学校资源,为参与者提高学习效果提供多方面的条件。5、协调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与其它运动项目的关系,使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与当今社会相融合,使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淄博市社区居民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 开展状况 制约因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3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2 文献综述13-22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2.2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历史渊源14-16
  • 2.3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内容16-18
  • 2.4 国内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开展状况及制约因素18-20
  • 2.5 国外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开展状况及制约因素20-22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5
  • 3.1 研究对象22
  • 3.2 研究方法22-24
  • 3.2.1 文献资料法22
  • 3.2.2 问卷调查法22-23
  • 3.2.3 访谈法23
  • 3.2.4 田野调查法23
  • 3.2.5 数理统计法23-24
  • 3.3 本研究的界定和研究思路24-25
  • 4 调查结果和分析25-45
  • 4.1 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基本情况25-29
  • 4.1.1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性别比例25
  • 4.1.2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年龄段分布25-26
  • 4.1.3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文化程度26-27
  • 4.1.4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职业情况27
  • 4.1.5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年收入情况27-28
  • 4.1.6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性格属性28-29
  • 4.2 淄博市社区居民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开展状况29-40
  • 4.2.1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认知情况29-31
  • 4.2.2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参与目的31-32
  • 4.2.3 学习与掌握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途径32-33
  • 4.2.4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的参与锻炼的形式33-34
  • 4.2.5 参与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种类34-35
  • 4.2.6 参与者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选择35-38
  • 4.2.7 参与者的参与锻炼的强度及运动后自我感觉38-39
  • 4.2.8 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参与者在养生项目上的投资39-40
  • 4.3 淄博市社区居民参与传统体育养生项目的制约因素40-45
  • 4.3.1 社区专业场地缺乏,制度建设不完善40-41
  • 4.3.2 城市环境差,空气污染严重41-42
  • 4.3.3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养生意识淡薄42
  • 4.3.4 缺乏专业人员指导,锻炼效果不明显42-43
  • 4.3.5 集体组织活动缺乏,,比赛交流机会少43
  • 4.3.6 个人身体条件及动作难易程度的制约43
  • 4.3.7 其它方面的影响43-45
  • 5 结论和建议45-50
  • 5.1 结论45-48
  • 5.2 建议48-50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 153-57
  • 附录 257-58
  • 附录 358-59
  • 致谢59-60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为俊;优化营销理念 发展体育产业——《体育营销指南》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2期

2 ;各国体育[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0年12期

3 彭道海;建立武汉体育大学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4 钟秉枢,刘玫瑾,程建平,朱宙炜;体育院校网站建设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车晓波,魏琳;从国外体育院校的发展状况谈创建一流体育大学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李力研;古稀深情寄体育——写在王则珊教授新著出版之际[J];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12期

7 杨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北京体育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加快“三结合”基地和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宝迪沃健康管理做出国际影响 韩国体育大学借鉴中国经验[J];商务周刊;2006年06期

9 杨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进程——北京体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潘绍伟;;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春雷;李小芬;;对北京和俄罗斯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董渝华;;论创办一流体育大学的科技支撑[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徐本力;李伟民;王秉尧;吴贻刚;戴湘浦;陆遵义;苗凤藻;;关于我国体育院校联合办学的历史、现状和基本模式的研究——兼谈组建“上海体育联合大学”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周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郭璐;;体育院校大学生无聊倾向特征及其与正念水平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余学锋;李勇勤;石凌;;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余学锋;;关于大型涉外活动的管理实践与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莉君;体育究竟代表了什么[N];科技日报;2012年

2 平萍 胡盛;聚焦内涵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N];中国体育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小伟;别让体育研究生缺少含金量[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孙大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与时俱进 推动体育文化大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5 记者 蒋亚明;研讨体育产业发展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点[N];中国体育报;2012年

6 沈阳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于晓光;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N];辽宁日报;2005年

7 汪大昭;建设三结合的体育基地[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平萍;首所体育高等学府向现代体育大学迈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记者 高吉龙;州体育局与韩国体育大学签订体育交流协议[N];延边日报;2008年

10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 CEO 张庆;中国体育的奥运变量[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乃华;基于多元需求的中小城市体育中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范冬云;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罗保;澳门大众体育推广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有力;“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体育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陈小英;中德体育报刊发展策略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7 董保健;体育院校“三结合”办学模式的重新审视和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8 马法超;体育相关无形财产权问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黄文卉;基于知识管理的体育赛事管理模式与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岩;我国高校体育法课程开设现状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2 张素芳;邢台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潘路路;西安部分高校不同专业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4 王磊;“环太湖体育圈”城市假日体育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刘淼;新浪网体育微博娱乐化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6 宋浩然;北京市海淀区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考核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7 王迎;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8 侯高璐;供给侧改革的体育产业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李彦彦;体育报刊与民国上海都市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智偎;淄博市社区居民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开展状况及制约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11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11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9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