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奥运会中外男篮后卫队员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第30届奥运会中外男篮后卫队员攻防能力对比分析
【摘要】: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赛程以美国男篮夺冠宣告结束,中国男篮小组赛五战全负,最终位列本届奥运会男篮最后一名。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成绩的不尽人意,原因是多重的,中国男篮整体技战术水平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比赛录像和技术统计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男篮后卫队员的比赛综合能力低于同组国外优秀后卫队员,其中进攻和防守能力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男篮后卫线优秀人才的缺失,己经成为制约中国男篮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本文从后卫队员的攻防能力入手,分别从进攻端、防守端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其中进攻端从个人得分能力、组织进攻能力、控制球支配球能力等进行研究,防守端从后卫队员的抢断能力、防守有球能力、防守无球能力、争抢防守篮板球能力、运用防守基础配合情况等力的指标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国男篮后卫队员与同组国外后卫的进攻能力、防守能力的各项技术指标量化分析,发掘出我国后卫队员在攻、防两端上存在的问题在,对比出与对手的差距和不足,为中国男篮的发展和成长提出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对中国男篮备战今后的比赛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分析研究,针对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后卫队员与同组对手后卫在身体形态方面无明显的差异;但身体对抗能力上差异较大,在力量素质(如变向、急停急起、滞空及控制身体等方面)造成对抗能力低下。2、我国后卫队员在面对对手高强度防守时的得分能力、控制球能力、支配球能力、战术组织配合能力下降明显。3、传接球技术方面差距明显,我国后卫队员传球方式单一,传接球速度慢,并有因观察判断方面的缺陷造成的传球意图过早暴露,过渡性传球数量远远高于攻击性传球。4、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在比赛中的场均快攻次数明显低于同组对手,中国后卫队员快攻意识薄弱,形成快攻后进攻不够果断,过于求稳,造成快攻次数与成功路低于对手后卫。5、我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投篮得分、防守突破、防守传球、防守无球队员和防守战术基础配合运用等方面,与同组对手后卫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后卫队员的防守积极性、防守意识、运用防守技战术的合理性上均低于对手后卫,尤其是在防守无球队员方面的意识薄弱。
【关键词】:第30届奥运会 男篮 后卫队员 攻防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7
- 1.1 选题依据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 概念界定15-16
- 1.3.1 比赛能力15
- 1.3.2 进攻能力15
- 1.3.3 防守能力15-16
- 1.4 研究意义16-17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7-19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19
- 2.2.1 文献资料法17
- 2.2.2 录像观察法17
- 2.2.3 专家访谈法17-18
- 2.2.4 数理统计法18
- 2.2.5 逻辑分析法18-19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9-35
- 3.1 伦敦奥运会中外后卫运动员年龄、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19-20
- 3.1.1 年龄特征、身高、体重比较分析19-20
- 3.2 伦敦奥运会中外男篮后卫队员个人进攻能力的对比分析20-25
- 3.2.1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得分情况的对比分析20-22
- 3.2.2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控制球、支配球能力分析22-25
- 3.3 伦敦奥运会中外男篮后卫队员组织进攻战术能力对比分析25-30
- 3.3.1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组织快攻战术能力的对比分析25-26
- 3.3.2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运用传切配合能力26-27
- 3.3.3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运用掩护配合能力27
- 3.3.4 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运用突分配合能力27-28
- 3.3.5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运用策应配合能力28
- 3.3.6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进攻篮板球抢夺能力的对比分析28-29
- 3.3.7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被侵犯次数的比较分析29-30
- 3.4 伦敦奥运会中外男篮后卫运动员防守技术的比较分析30-35
- 3.4.1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防守传球能力的比较研究30-31
- 3.4.2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防守突破能力的比较研究31
- 3.4.3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投篮得分能力的比较研究31-32
- 3.4.4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无球队员的比较研究32
- 3.4.5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抢断技术的比较分析32-33
- 3.4.6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争抢后场防守篮板球技术的比较分析33
- 3.4.7 中外男篮后卫队员犯规次数的比较分析33-35
- 4 结论与建议35-37
- 4.1 结论35
- 4.2 建议35-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件39-43
- 后记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竟成;对中外男篮后卫队员阵地攻防技术现状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饶平,聂集体;浅析气质类型与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战术位置及技术特长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冯健;影响我国男篮后卫个人攻击能力因素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邱晓飞;;第十五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优秀后卫进攻区域的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王睿;中美篮球核心后卫在职业联赛中若干技术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9年02期
6 徐海斌;陈爱和;;中山王方壶铭文“愿从士大夫”的释读及相关问题[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朱善维,汪波;理想篮球核心队员必须具备的素质[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8 孙作乐;;中国男篮后卫与外国队后卫攻守能力比较——从后卫角度分析中国男子篮球世锦赛成绩不佳的原因[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辛静;从第28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看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周华儿;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前8名球队的同异反态势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立勋;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八强及中国队防守战术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高银刚;2006-2007赛季CBA季后赛优秀后卫队员攻防能力的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11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1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