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运动员攀爬路线分析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攀岩运动员攀爬路线分析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
【摘要】:对于运动员的决策过程认知加工特征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其视觉搜索的模式,总结出专家模式,对于帮助运动员提高决策能力和运动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的:本研究运用实验研究法,对专家组攀岩运动员和新手组攀岩运动员在攀爬路线分析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以及其眼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专家组运动员在观察路线过程中的视觉搜索模式。本研究选取天津体育学院攀岩队队员为研究对象,共计16人,分为专家组和新手组。其中专家组(天津体育学院攀岩队在大学生攀岩锦标赛中获得前三名成绩的运动员)共8名(男5名,女3名);新手组(天津体育学院攀岩队有过为期一年的攀岩训练的运动员)共8名(男5名,女3名)。实验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运动水平(专家-新手),因变量为被试的行为指标(一致性、有效性、攀爬时间)和眼动指标(三个区域的注视时间、三个区域的注视次数)。在经过预实验的基础之上,本实验的任务难度规定为5.10c(攀岩难度路线难度系数)。专家组和新手组攀岩运动员分别对路线进行分析并攀爬,在整个过程中,对被试的行为数据和眼动数据进行了记录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被试的口述攀爬计划与实际攀爬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一致性,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t=-6.047,(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专家组攀岩运动员的一致性高于新手组,专家组通过观察路线对搜索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得出更为合理的攀爬计划。2、通过对被试在攀爬过程中的动作有效性进行统计,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t=-7.612,(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专家组攀岩运动员的攀爬过程中动作的有效性高于新手组,专家组攀岩运动员通过认知加工对路线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在攀爬过程降低无效动作。3、通过对被试攀爬时间统计,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t=-5.257,(p=0.0020.01),存在显著性差异。专家组所用时间明显少于新手组。专家运动员在攀爬时能够根据设定的攀爬方式进行,完成攀爬的效率更高。4、对被试4分钟内观看攀爬路线眼动数据分析,两组被试三个区域中的注视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第一区域t=1.514,p=0.152㧐0.05无差异;第二区域t=-3.144,p=0.006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三区域t=-1.95,p=0.095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关键的第二区域(难点)和第三区域(终点)专家组表现出注视时间长的特点,体现出专家组运动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时间分配调节视觉搜索模式。5、对被试4分钟内观看攀爬路线眼动数据分析,两组被试三个区域中的注视次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第一区域t=-0.107,p=0.917㧐0.05无差异;第二区域t=-3.58,p=0.004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三区域t=-3.058,p=0.007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关键的第二区域(难点)和第三区域(终点)专家组表现出注视次数少的特点,结合专家组的注视时间可以得出,专家组运动员在关键区域的注视次数少、注视时间长的特征,说明专家组运动员在关键区进行了深度信息加工。6、两组被试在观察路线过程中第二区域的首次注视和再次注视的数据分析,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专家组的注视时间t=-2.743,p=0.016㩳0.05,新手组t=-2.614,p=0.027㩳0.05,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专家组对第二区域的再次注视时间长于新手组。
【关键词】:认知加工 眼动 攀岩运动员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前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21
- 2.1 运动决策的理论与研究11-15
- 2.1.1 运动决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1-12
- 2.1.2 运动决策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12-13
- 2.1.3 运动决策的研究现状13-15
- 2.2 视觉搜索的理论与研究15-21
- 2.2.1 视觉搜索的概念及理论模型15-16
- 2.2.2 视觉搜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16-18
- 2.2.3 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眼动研究18-21
- 3. 研究思路21-22
- 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1
- 3.2 研究的假设21-22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7
- 4.1 研究对象22
- 4.2 实验任务22-24
- 4.3 实验仪器24
- 4.4 实验设计24
- 4.5 实验程序24-25
- 4.6 观测指标25-26
- 4.6.1 行为指标25
- 4.6.2 眼动指标25-26
- 4.7 数据采集与处理26-27
- 5. 实验结果27-34
- 5.1 行为数据27-28
- 5.1.1 被试在路线规划与实际攀爬一致性的t检验27
- 5.1.2 被试在攀爬过程中有效性的t检验27-28
- 5.1.3 被试攀爬时间的t检验28
- 5.2 眼动数据28-34
- 5.2.1 被试在三个区域注视时间的t检验28-30
- 5.2.2 被试在三个区域注视次数的t检验30-32
- 5.2.3 被试在第二区域路线观察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分析32-34
- 6. 分析讨论34-37
- 7. 结论37-38
- 8. 研究不足和展望38-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4
- 个人简历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国;保障攀爬教学安全的“四注意”[J];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03期
2 曹卓隽;自行车攀爬入门简介[J];中国自行车;2003年02期
3 刘毓哲;;攀爬比赛[J];作文世界(小学版);2006年07期
4 ;飞·落[J];新世纪周刊;2007年10期
5 周韶锋;;与人之外,与你相挨[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7年02期
6 马特·希金斯;;AXIAL AX10 Scorpion首款专为攀岩设计制造的攀爬车[J];模型世界;2008年01期
7 肖进;;攀爬鱼[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3年06期
8 吴平;如何保障攀爬教学的安全[J];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03期
9 陆晓红;攀爬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4年Z6期
10 邓怡然;;学会战胜自我[J];初中生辅导;2007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文文;;《诗经·召南·甘棠》“拜”字新解[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攀岩给攀爬教学的启示[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国际树木学会中国地区分会会长 欧永森;ISA初级攀树技巧(上)[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杨汉祥;给电力设施减负及美容有必要[N];华北电力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巍巍;瞧瞧“机器游侠”特种兵[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省城举办首届“捷安特杯”攀爬自行车赛[N];山西日报;2003年
6 记者 曹陆军 通讯员 肖建;攀爬雕塑被砸伤 产权人被判次责[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方园;攀爬火车摔伤,铁路也得赔偿?[N];检察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冕;组织攀爬野长城最高罚5万[N];北京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解悦;教孩子“玩”,让我有成就感[N];南京日报;2008年
10 ;美媒:首款“机器人宇航员”将拥有双腿[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泽田;风力发电塔筒攀爬平台设计与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2 胡月;攀岩运动员攀爬路线分析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5年
3 李绍军;自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罗洁;管道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行走动力特性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建元;吸附型壁面攀爬机器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陈立彬;基于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壁面攀爬机器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徐林;一种壁面攀爬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6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2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