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强度重复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线粒体氧化应激状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10-20 09:45
本文关键词:大强度重复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线粒体氧化应激状的变化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从有氧代谢能力角度分析重复大强度离心运动效应机制中可能存在的线粒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评价大鼠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程度及机体代谢能力,探讨重复大强度离心运动效应机制对微损伤骨骼肌线粒体内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揭示重复运动过程中存在的线粒体应急能量代谢系统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与修复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研究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72只,据实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组(K=6)、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A组(N=30)、一周后重复运动B组(N=30)。运动方案采取大鼠进行下坡跑,速度25m/min,坡度-16度,运动时间为30min后休息5min,在运动30min。运动时间共60min。重复运动在一次运动后一周进行(共运动2次),CON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分别在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后即刻(0d)、1d、2d、3d、7d用颈椎脱臼法使大鼠死亡并分别取大鼠四肢的腓肠肌进行试验。研究结果⑴CK:A组运动后0hCK较CON组显著性升高(P0.01),运动后1-2d升高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7d活性恢复至运动前水平;B组与A组相比CK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运动后0h、1d、3d时酶活性显著低于A组。⑵SOD:A组运动后0hSOD较CON组极显著性下降(P0.01),运动后1-2d下降至最小值,随后逐渐上升,至7d活性恢复至运动前水平。B组与A组相比S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运动后0h、1d、3d时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⑶SDH:A组运动后0hSDH较CON组显著升高(P0.05),随后下降,运动后2d上升至峰值,随后下降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后7d继续下降较CON组下降。B组与A组相比SDH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运动后1d时酶活性显著高于A组。⑷MDA:A组运动后0hMDA较CON组极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1-2d升高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运动后7d活性恢复至运动前水平。B组与A组相比SDH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运动后0h、1d,3d时酶活性显著小于A组。⑸LDH:与CK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总体上升趋势缓慢。A组运动后0hLDH较CON组极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1-2d升高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运动后7d活性恢复至运动前水平。B组与A组相比LDH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0h、1d、2d、3d时酶活性显著性低于A组。⑹GSH-PX:A组运动后0hGSH-PX较CON组极显著下降(P0.01),运动后1-2d继续下降到最小值,第3d升高至峰值,随后下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后7d明显小于CON GSH-PX水平(P0.01)。B组与A组相比,GSH-PX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0h、1d、2d时酶活性显著性高于A组。研究结论⑴A组运动后能引起大鼠线粒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发生改变。⑵B组运动后也导致大鼠线粒体内氧化应激状态改变,但是CK、LDH、MDA活性显著低运动A组,提示:重复运动引起氧化磷酸化功能提高,运动疲劳与损伤减轻,产生了运动适应。⑶B组运动后,SDH、SOD、GSH-PX活性显著大于运动A组,提示:重复大强度离心运动可提高骨骼肌线粒体有氧代谢能力及抗氧化能力,有利于增强机体有氧运动能力。⑷B组运动后,降低了自由基的产生,提高了抗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了SOD、GSH-PX抗氧化物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示:重复运动有利于骨骼肌的损伤修复。
【关键词】:大鼠 大强度 腓肠肌 重复运动 骨骼肌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前言11-18
- 1.1 问题的提出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8
- 1.2.1 骨骼肌损伤程度及能量代谢评价指标13-16
- 1.2.2 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16-18
- 1.3 研究的目的18
- 1.4 研究意义18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9
- 2.1 研究对象18-19
- 2.2 运动分组和建模19-20
- 2.2.1 运动分组19
- 2.2.2 动物试验模型建造及运动负荷19-20
- 2.3 运动方案20-21
- 2.4 试验流程21
- 2.5 组织样本提取21-24
- 2.5.1 组织取材方法22
- 2.5.2 组织匀浆的提取方法22-23
- 2.5.3 线粒体的提取方法及破碎23-24
- 2.6 指标测定24-28
- 2.6.1 蛋白定量24
- 2.6.2 酶活性测试24-28
- 2.7 数据统计法28-29
- 3 结果29-37
- 3.1 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后线粒体中CK酶活性的变化情况29-30
- 3.2 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后线粒体中LDH酶活性的变化情况30-31
- 3.3 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后线粒体中SDH酶活性的变化情况31-33
- 3.4 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后线粒体中MDA含量的变化情况33-34
- 3.5 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后线粒体中SOD酶活性的变化情况34-35
- 3.6 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及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后线粒体中GSH-PX酶活性的变化情况35-37
- 4 讨论与结论37-40
- 4.1 一次离心运动后CK、LDH、SDH酶活性变化37-38
- 4.2 一次离心运动后MDA、SOD、GSH-PX酶活性变化38-39
- 4.3 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CK、LDH、SDH酶活性变化39
- 4.4 一周后重复离心运动,,MDA、SOD、GSH-PX酶活性变化39-40
- 5、结论40
- 6、创新点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附件 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天德;曹旺杰;杜海迪;程f ;宗惠;;低氧对大鼠胃肠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的抑制效应[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1066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6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