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0 13:04

  本文关键词: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调查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啦啦操 啦啦操赛事 赛事推广 成效


【摘要】:1998年,啦啦操运动传入我国,纵观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啦啦操赛事的举办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项目的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开始举办啦啦操比赛,到2010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大力推动下,建立了全国啦啦操联赛制,赛事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啦啦操项目正以它独有的“青春、时尚、活力、团队精神”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特别是2亿多青少年学生的追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自2010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啦啦操赛事为内容进行研究,深入对2010-2015年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现状、推广途径、推广成效及推广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讨其今后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1、啦啦操赛事是在我国“全民健身”、“啦啦操联赛制度建立”以及“一校一球一操”推广的契机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的,经过学校推广、培训推广、媒体推广、赛事的组织推广等四个途径。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发展、组织机构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完善,各司其职,各行其责。使得我国啦啦操赛事的推广取得了非常乐观的效果。2、我国啦啦操赛事在2010-2015年的推广成果显著,卓有成效。普及推广和培训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啦啦操、学习啦啦操、参与到啦啦操的比赛中。3、目前制约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啦啦操队参赛经费的不足;啦啦操队训练时间的无法保障;啦啦操赛事推广的重点与难点模糊;啦啦操文化传播的缺失等。4、根据制约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立多元的经费来源结构;注重啦啦操队员意识的培养;完善重点与难点的均衡发展模式;增强啦啦操文化传播的延续性。
【关键词】:啦啦操 啦啦操赛事 赛事推广 成效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3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前言11-18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
  • 1.3 文献综述12-18
  • 1.3.1 啦啦操与推广的概念12
  • 1.3.2 体育赛事的概念12-13
  • 1.3.3 有关国外啦啦操赛事发展现状研究13-14
  • 1.3.4 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的文献研究14-17
  • 1.3.5 个人见解17-18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3
  • 2.1 研究对象18
  • 2.2 研究方法18-23
  • 2.2.1 文献资料法18
  • 2.2.2 问卷调查法18-20
  • 2.2.3 专家访谈法20-21
  • 2.2.4 实地考察法21-22
  • 2.2.5 逻辑分析法22
  • 2.2.6 数理统计法22-23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3-48
  • 3.1 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的现状分析23-32
  • 3.1.1 啦啦操赛事在中国推广的社会基础现状分析23-25
  • 3.1.2 啦啦操赛事在中国推广的主要内容现状分析25-29
  • 3.1.3 2010-2015年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途径的现状分析29-32
  • 3.2 啦啦操赛事在中国推广的成效分析32-41
  • 3.2.1 啦啦操赛事普及推广的成效分析32-36
  • 3.2.2 我国啦啦操培训推广的成效分析36-38
  • 3.2.3 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的重点和难点分析38-41
  • 3.3 制约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的因素分析41-45
  • 3.3.1 啦啦操队参赛经费的不足41-43
  • 3.3.2 啦啦操队训练时间的无法保障43-44
  • 3.3.3 啦啦操赛事推广的重点与难点模糊44
  • 3.3.4 啦啦操文化传播的缺失44-45
  • 3.4 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的对策45-48
  • 3.4.1 建立多元的经费来源结构45-46
  • 3.4.2 注重啦啦操队员意识的培养46
  • 3.4.3 完善重点与难点的均衡发展模式46-47
  • 3.4.4 增强啦啦操文化传播的延续性47-48
  • 4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件一51-56
  • 附件二56-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金;我国优秀体操教练员人格文化的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年S1期

2 刘玉金;体操俱乐部“缘何步履维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江芸,郑鸿;体操运动与全民健身之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体操总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1年07期

5 余广鑫,赵瑞娟;论新世纪体操的涵义[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6 ;体操总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年11期

7 张武,彭鹰;浅析体操运动的审美价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海宏,王永立;论现代体操运动的文化内涵[J];天中学刊;2005年05期

9 彭鹰;张武;;浅谈体操运动的人文价值[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赵元吉;;论体操技术(男子部分)的演进过程及其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闫殿富;闫雪辉;;关于我国体操现状与发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代俊;;健康体操运动干预方案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效果[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甄志平;何荣;;体操时尚健身运动在我国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因[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田新发;;减肥按摩体操法[A];2004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4年

5 王文生;梁建新;王佳妮;;男子竞技体操世界冠军年龄变化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娄莹 方学良 饶勇;云南体操,你还好吗?[N];云南日报;2004年

2 凌 桐;“龙头”《体操运动》[N];中国商报;2004年

3 ;管窥美国体操崛起[N];广州日报;2003年

4 杨成利;从古州升起的体操新星[N];贵州日报;2007年

5 山东单县职业中专 邓波;中小学体操教材的建构[N];中国体育报;2007年

6 记者 郑道锦;全运会体操预赛没有“猫腻”[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杨卓越;别让大众体操远离校园[N];中国体育报;2013年

8 施邑屏;世界首枚体操邮票[N];中国集邮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林剑;体操也能很快乐[N];中国体育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雷晓斐;“快乐体操”能否开启运动员培养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思民;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维铭;体操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中的地位及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娟;体操科研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2 王秦秦;我国广播体操发展演变及趋势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3 梁亚琪;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调查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俊婷;体操运动在苏中地区大众化开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毛燕燕;湖南省竞技体操运动发展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建平;体操概念与内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萍萍;美学视角下“体操类”项目的审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8 温玲;湖南省业余体操教练员群体职业素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邹学亮;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后普通中学体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静;时尚体操基本理论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67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67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f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