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比赛期心率特征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家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比赛期心率特征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艺术体操队 集体项目运动员 心率特征 体能训练
【摘要】:使用SUUNTO心率测试系统,对国家艺术体操队集体6名优秀运动员在模拟比赛和训练中的整体心率变化进行跟踪监测,全面了解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在模拟比赛和训练中(成套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的心率特征,进而探讨分析实际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训练中的运动强度和模拟比赛的运动强度。结论:1、模拟比赛中运动员的最高心率达到185.4±4.7次/min,平均心率达到170.6±4.9次/min,表明在整个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率处于较高水平,且比前人研究的结果要高。2、成套圈的最高心率比成套棒的要高,但不具有显著性,这主要取决于不同项目间动作编排上的差异,其他心率指标对比中未表现出差异性,表明不同成套间的运动强度差异性不大。3、模拟比赛中,极大负荷强度心率区间(≥180次/min)占总比赛时间的30.4±26.8%,大强度心率区间(160-179次/min)占总比赛时间的48.9±26.8%,说明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对体能要求较高,且以极大负荷强度心率(≥180次/min)和以大强度心率(160-179次/min)的波动区间为主要依赖的心率。4、要加强成套技术训练的运动强度,选择接近比赛时间的间歇训练更适合项目需要,间歇训练2和600m间歇跑的训练方法符合模拟比赛的负荷强度,而800m间歇跑和跳绳组合的训练,可以作为大强度的负荷训练穿插于艺术体操训练之中。5、在成套技术训练或是体能训练中心率恢复到120~130次/min后,马上进行下一组训练的刺激,符合艺术体操项目的实战需要。
【关键词】:国家艺术体操队 集体项目运动员 心率特征 体能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34;G80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11
- 2 文献综述11-23
- 2.1 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引进与发展11-12
- 2.2 我国艺术体操的科学研究与发展12-18
- 2.2.1 艺术体操项目规则的研究13-15
- 2.2.2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特点的相关研究15
- 2.2.3 艺术体操训练的相关研究15-16
- 2.2.4 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16-18
- 2.3 心率监控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8-23
- 2.3.1 基础心率18-19
- 2.3.2 运动中心率19
- 2.3.3 最大心率19
- 2.3.4 心率指标的局限性19-20
- 2.3.5 心率监控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20-22
- 2.3.6 心率在艺术体操项目中的实际应用22-23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3-30
- 3.1 研究对象23
- 3.2 研究技术路线23-26
- 3.3 试指标和方法26-30
- 3.3.1 基础心率26-27
- 3.3.2 最高心率27-28
- 3.3.3 实验器材28-29
- 3.3.4 心率评价标准的确立29-30
- 3.4 统计分析30
- 4 结果30-36
- 4.1 国家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模拟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率总特征30-34
- 4.1.1 模拟比赛和训练中的最高心率、最小心率和平均心率对比结果30-33
- 4.1.2 模拟比赛和训练中的最高心率强度、平均心率强度的对比结果33-34
- 4.2 国家艺术体操集体运动员在模拟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率区间分布34-36
- 5 讨论与分析36-44
- 5.1 基于心率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特点的思考36-39
- 5.1.1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成套技术特征与心率的关系36-37
- 5.1.2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竞赛期体能训练特征37-39
- 5.2 国家艺术体操集体运动员模拟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率特征39-42
- 5.3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竞赛期的体能训练思考42-44
- 6 结论44
- 7 建议44-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1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斌,吴卫东 ,谢幼春;集体项目分组评价教学效果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初春;关毅;;浅谈普通高校集体项目运动队中的人际关系[J];科学大众;2009年08期
3 倪旭芬;黄欣加;;实行新规则后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现状及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龚艳;;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合作动作创新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32期
5 杜利军;;艺术体操——起源与发展[J];世界知识;1983年24期
6 刁在箴;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发展之管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卫东;;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发展趋势及编排创新的研究[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刘丹;;对抗性球类集体项目训练理念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李祥晨;李延峰;刁在箴;潘志庚;高建和;陈骐;;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队形编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郭翠兰;刁在箴;;艺术体操创新理论探骊——集体项目合作关系创新的初步研究[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津 本报记者 胡德锌;厦门集美征地村民成为股东[N];中国商报;2012年
2 记者 李跃波;集体项目新突破 新生力量露峥嵘[N];安徽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赵靖;艺术特长培训何时走出功利化阴影[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王静;优势项目保持领先 集体项目危机四伏[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汪大昭 薛原 许立群 陈晨曦;球类集体项目 牵挂中有思考[N];人民日报;2012年
6 王文津 本报记者 胡德锌;集美区创新被征地村集体发展模式[N];中国商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静邋实习生 肖文娟;让集体项目的阳光洒满校园[N];中国体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耀光;没有文化能走多远?[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陈君;章硕不想给自己留遗憾[N];中国体育报;2008年
10 刘小明;看似一步之遥 弥补差距不易[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玲;新时期中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技术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辰;领悟社会支持对集体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春玉;艺术体操集体项目5绳的成套编排构成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珍珍;第12、13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集体项目托举动作创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5 盛宁宁;中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技术水平差距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会妮;中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合作技术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燕青;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8 张璇;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造型分类及运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9 李新华;国家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比赛期心率特征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杨婷婷;中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艺术价值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1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8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