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决赛技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4 13:15

  本文关键词: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决赛技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毽球 世界锦标赛 男单 技术 分析


【摘要】:毽球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毽球运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自1984年原国家体委将毽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毽球运动又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并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毽球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以越南尤为突出,越南在前五届世界毽球锦标赛中蝉联男子项目所有冠军,并以“十五年之内,在男子比赛项目中将雄踞天下”的姿态活跃在世界毽球舞台,然而时过境迁,中国选手在第六、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单打项目中均战胜越南选手获得冠军,创造了历史纪录,加之国内对毽球单打项目研究较少,引发了笔者对毽球男子单打技术特点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亚军选手发球、接发球、进攻、防守技术的运用方式和运用效果进行研究,旨在揭示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选手制胜因素,以及冠亚军选手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毽球男子单打运动员竞赛水平的提高和保持我国在世界的优势地位以及单打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培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冠军选手发球以1区为主要区域,亚军选手以3区为主要发球区,冠亚军选手均采用正脚背高位发球技术,且均具有较高的发球质量;冠亚军选手相比,冠军选手发球质量高于亚军选手。(2)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冠亚军选手接发球不仅具有较高的预判能力和较强的破发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扭转场上被动局面的能力;冠亚军选手相比,亚军选手接发球能力好于冠军选手,冠军选手左右脚接发球技术存在差异,应加强左脚接发球技术训练。(3)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冠亚军选手进攻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得分率;冠亚军选手相比,冠军选手进攻效果好于亚军选手。(4)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冠亚军选手防守时,均以移动起球技术为主要防守方式,且均具有一定的防守能力。(5)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冠军选手比赛制胜主要由发球的质量、接发球后的组织进攻能力以及防反能力所决定,具体因素表现为:具有相对较低的非受迫性失误率、较高的发球权得分率以及较高的进攻得分率和防守反击能力。(6)第七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男单冠亚军选手在比赛中非受迫性失误率较高是两名选手共同的弱点,成功率亟需提高。
【关键词】:毽球 世界锦标赛 男单 技术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9.9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引言12-20
  • 1.1 选题背景12-13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选题的目的13
  • 1.2.2 选题的意义13-14
  • 1.3 国内研究动态14-20
  • 1.3.1 关于技术的研究14-17
  • 1.3.2 关于比赛制胜因素的研究17-18
  • 1.3.3 关于失分原因及存在的问题18-20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1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1
  • 2.2.1 文献资料法20
  • 2.2.2 影像观察法20
  • 2.2.3 数理统计法20
  • 2.2.4 逻辑分析法20-21
  • 3 结果和分析21-44
  • 3.1 发球技术21-27
  • 3.1.1 发球技术的运用方式21
  • 3.1.2 发球技术的运用效果21-27
  • 3.2 接发球技术27-31
  • 3.2.1 接发球技术的运用方式27
  • 3.2.2 接发球技术的运用效果27-31
  • 3.3 进攻技术31-33
  • 3.3.1 进攻技术的运用方式31
  • 3.3.2 进攻技术的运用效果31-33
  • 3.4 防守技术33-38
  • 3.4.1 防守技术的运用方式33-35
  • 3.4.2 防守技术的运用效果35-38
  • 3.5 得分类型分析38-41
  • 3.5.1 第一局得分类型分析39
  • 3.5.2 第二局得分类型分析39-41
  • 3.6 失分类型分析41-44
  • 3.6.1 第一局失分类型分析41-42
  • 3.6.2 第二局失分类型分析42-44
  • 4 结论和建议44-46
  • 4.1 结论44
  • 4.2 建议44-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1-52
  • 承诺书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志强;陈林冰;;第六届全国农运会男子毽球比赛得分情况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2 杨秀华;;浅谈高校毽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3 张伟霞;王明远;;世界女子毽球运动主要制胜因素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郑治伟;;毽球三人赛网前防守站位阵型分析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陆仲元,,孟春媛;浅谈毽球运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姚柱;;毽球倒勾球技术教学技巧[J];体育师友;2006年01期

7 赵伟;;河北省毽球运动发展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08期

8 李荣娟;;中越毽球运动技战术对比分析[J];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9 张伟霞;蒋宁;;第6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决赛技战术特点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建萍;新旧赛制下羽毛球男子单打优秀选手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8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88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d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