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情绪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3:21

  本文关键词:情绪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运动员 运动道德判断 情绪


【摘要】:道德判断的认知和情绪加工机制一直备受争议,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坚信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影响个体道德判断的主要因素,直到2001年,海特(Hadit)正式提出了社会直觉模型,强调了情绪对道德判断的重要作用。此后,格林提出了著名的双加工模型理论,认为道德判断应蕴含情绪和认知两种加工过程,这一理论得到了众多近现代学者的青睐,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作出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体作出道德判断的过程情绪和认知兼而有之,区别在于个体面临不同情境时所作出的道德判断更趋向于哪一种机制占主导,这与个体已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认识以及情境的不同均有关联。伴随着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运动道德问题日益突出,而道德判断作为衡量运动员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运动员面临不同运动道德情境作出道德判断的差异以及情绪对这些情境下作出判断的影响都应当作为我们研究运动员道德判断的重要内容。为此,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不同情绪状态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的影响。随机选取20名本校体育专业的研究生实验,分别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视频短片作为后续正式实验情绪诱发的素材,并编制了运动情境下的道德判断材料。选取70名福建省运动员作为施测对象,采用问卷发放的形式选定最为合适的素材作为实验中的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材料。最终对86名上海市运动员采用3(情绪状态:不愉快情绪、愉快情绪和平静情绪)×3(运动情境类型:使用兴奋剂类、消极比赛类、恶意犯规类)×2(卷入类型:个人卷入、非个人卷入)的混合实验设计。运动员对运动场上的六个运动道德情境作出道德判断的选择及反应时情况。情绪状态为组间变量,运动情境类型与卷入类型均为组内变量,因变量的指标包括被试作出判断选择(“会”与“不会”)的频数和反应时间。研究结果如下:1.情绪对个人卷入恶意犯规运动道德判断的选择影响显著(χ2值为6.859,p0.05);2.情绪对不同运动道德情境作出判断的反应时影响不显著,但不同运动道德情境之间的反应时差异显著(F(5,415)=23.577,p0.01);3.反应时在卷入与否恶意犯规情境的判断中差异显著(F(1.83)=5.623,p0.05);反应时在卷入与否消极比赛情境的判断中差异显著(F(1.83)=43.864,p0.01)。实验结论如下:1.处于愤怒情绪下的被试,在面临个人类型恶意犯规运动道德情境时,作出了更多伤害他人的选择。2.被试在个人类型恶意犯规运动情境中作出道德判断判断的反应时显著快于非个人情境;但是,个人类型消极比赛运动情境作出道德判断的反应时要显著慢于非个人情境。被试对不同运动情境作出道德判断的反应时不同,其中,面对个人类型消极比赛运动情境的反应时最长,而个人类型恶意犯规运动情境的反应时最短。
【关键词】:运动员 运动道德判断 情绪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8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6
  • 中文文摘6-12
  • 文献综述12-24
  • 1 道德判断概述12-15
  • 1.1 道德判断的概念12-13
  • 1.2 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13
  • 1.3 道德判断的理论发展13-15
  • 1.4 道德判断的研究方法15
  • 2 情绪的概述15-16
  • 2.1 情绪的定义及分类15-16
  • 2.2 情绪的研究范式16
  • 3 情绪与道德判断的研究16-18
  • 3.1 一般情绪状态与道德判断的研究16-17
  • 3.2 道德情绪与道德判断的研究17-18
  • 4 运动员道德判断的研究18-24
  • 4.1 年龄、性别、教育与运动道德判断18-20
  • 4.2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道德判断差异的研究20-21
  • 4.3 体育领域道德判断测验的开发21-22
  • 4.4 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阶段的探究22-24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24-28
  • 1 问题的提出24-25
  • 2 研究目的25-26
  • 3 研究假设26
  • 4 研究意义26-27
  • 4.1 理论意义26
  • 4.2 实践意义26-27
  • 5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27-28
  • 5.1 研究方法27
  • 5.2 研究过程27-28
  • 第二章 情绪诱发材料的选取28-32
  • 1 研究背景28
  • 2 研究目的28
  • 3 研究方法28-30
  • 3.1 情绪诱发素材的搜集28-29
  • 3.2 情绪自评量表的确定29
  • 3.3 被试29
  • 3.4 施测过程29-30
  • 3.5 统计处理30
  • 4 结果与分析30-32
  • 第三章 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材料的选取32-40
  • 1 研究背景32
  • 2 研究目的32
  • 3 研究方法32-35
  • 3.1 初始材料的来源32-33
  • 3.2 初始材料的整理与归类33
  • 3.3 运动道德判断材料的编写与讨论33-34
  • 3.4 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材料的检验与修订34-35
  • 3.4.1 被试35
  • 3.4.2 施测方法35
  • 3.4.3 施测时间35
  • 3.4.4 统计处理35
  • 4 结果与分析35-38
  • 5 运动道德判断任务材料的确定38-40
  • 第四章 情绪对运动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40-54
  • 1 前言40-41
  • 2 研究方法41-44
  • 2.1 被试41-42
  • 2.2 实验设计42
  • 2.3 实验材料42
  • 2.3.1 正式实验材料42
  • 2.3.2 三种情绪诱发视频材料42
  • 2.3.3 情绪自评量表42
  • 2.4 实验程序42-44
  • 3 实验结果44-49
  • 3.1 情绪诱发成功与否的检验44-45
  • 3.2 情绪对运动道德情境的选择影响45-46
  • 3.3 情绪对运动道德情境的反应时影响46-47
  • 3.4 情绪对不同类型运动道德判断的选择影响47-48
  • 3.5 情绪对不同类型运动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影响48-49
  • 4 讨论49-54
  • 4.1 视频短片诱发情绪的有效性49-50
  • 4.2 情绪对运动道德判断的选择影响分析50-51
  • 4.3 情绪对运动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影响分析51-53
  • 4.3.1 情绪对运动道德情境的反应时影响分析51-52
  • 4.3.2 情绪对不同类型运动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影响分析52-53
  • 4.4 两因变量指标结果不一致的分析53-54
  • 4.4.1 统计学和方法论角度53
  • 4.4.2 “认知失调”角度53-54
  • 第五章 总结论54-56
  •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56-58
  • 6.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6
  •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56-58
  • 附录158-60
  • 附录260-64
  • 附录364-68
  • 附录468-70
  • 附录570-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0-82
  • 致谢82-84
  • 索引84-86
  • 个人简历86-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s诵,

本文编号:1115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15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