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Hbmass的维持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3:19

  本文关键词: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Hbmass的维持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原训练 高住低训 血红蛋白总量 改良CO重呼吸法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3周高原训练后Hbmass的退行性变化规律,及人工低氧环境模拟高住低训对高原训练后Hbmass的维持效果和可能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格斗专项男性大学生运动员18名。所有受试者赴云南丽江(海拔2400m)进行为期3周的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后回到北京,受试者被分为常氧训练组(LL组,n=9)与高住低训组(HL组,n=9),其中LL组居住于常氧环境中,HL组居住于人工低氧环境中(模拟海拔2800m,每天居住12小时),两组受试者均在常氧环境下,由同一教练带领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共20天。在高原训练前1周内,以及高原训练后第2、6、9、15、21天用改良CO重呼吸法测试Hbmass,并取静脉血测试血清EPO、血清铁蛋白(Fer)、血清触珠蛋白(Hpt)、血清游离血红蛋白(FHb)、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指标;此外,Hbmass在高原训练后第12天加测一次。研究结果:高原训练后所有受试者的平均Hbmass较初始值升高6.0%(p0.01)。LL组:Hbmass在高原训练后第2、6天显著升高(p0.01),第9天时迅速下降至并维持在初始水平;rHbmass(Hbmass/体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EPO在高原训练后第2、6天显著下降(p0.01),而后逐渐恢复至初始水平;Hpt、FHb在组内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HL组:Hbmass在高原训练后第2、6天显著升高(p0.05),在第9、12天小幅下降但仍高于初始值(p0.05),之后下降至初始水平;rHbmass在高原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初始水平(p0.05),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整体变化趋势高于LL组;EPO在高原训练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5),但在高原训练后第6天恢复并维持在初始水平,且在高原训练后第6天显著高于LL组(p0.05);Hpt、FHb在组内、组间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显著差异。研究结论:3周高原训练可显著提高Hbmass,并在高原训练后维持1周左右的时间,随后Hbmass迅速下降,回落到高原训练前水平;而在高原训练后进行模拟高住低训,能够很好地维持高原训练获得的Hbmass,这与模拟高住低训改变了高原训练后EPO持续下降的趋势,使EPO较快地回升至高原训练前水平密切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连世;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营养与补充[J];游泳;2000年04期

2 王安利;高原训练的利与弊①[J];田径;2001年11期

3 王安利;高原训练的利与弊②[J];田径;2001年12期

4 周绍良;对高原训练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年03期

5 刘卫华,林建棣;高原训练研究综述[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陈彩珍,卢健,文野,徐菊生,柯华,冯晓峰,谭若翔,苏枝建,王庆聚;国家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机能监测和评价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胡耿丹;高原训练中若干训练学问题研究进展和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熊正英,张琳,武胜奇;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薇,张鸽;浅谈模拟高原训练手段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6期

10 蒋咸生;高原训练的生物学效应[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晋;田野;;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定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的影响[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冯连世;;高原训练的实践与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郭健龙;李山;;高原训练研究方法审视[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陈耕;韩佐生;杨新平;韩晓东;王琳;;基于兰州—榆中梯度环境的高原训练实践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谢婉媚;苏志雄;方晓辉;邱俊廉;;血氧饱和度在高原训练时的个体差异及其在训练学上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胡耿丹;;对高原训练中若干训练学争议问题的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赵晋;田野;贵州亚高原训练研究课题组;;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徐国琴;林文_";黄森;翁锡全;;不同模拟高原训练方式对大鼠睾酮水平的影响及机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刘刚;李国强;;对中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和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王世涛;;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泽;建国际一流高原训练基地[N];云南政协报;2008年

2 孟军;把多巴训练基地建成国际一流高原训练基地[N];青海日报;2006年

3 陈們;高原训练营养与康复国际研讨会召开[N];青海日报;2006年

4 曹_g;全国高原训练工作会议召开[N];中国体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滕继濮;怎样让高原变成“领奖台”?[N];科技日报;2008年

6 侯婷婷;高原有优势 训练是根本[N];云南日报;2008年

7 孟军;国家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多巴基地挂牌[N];青海日报;2008年

8 记者 孟军;青海尖扎国家水上高原训练基地建成[N];青海日报;2008年

9 娄莹;省体科所入选首批“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N];云南日报;2008年

10 娄莹;云南高原训练研究硕果累累[N];云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晋;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王刚;长时间亚高原训练中男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专项训练方法监控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3 宋小波;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应激与适应的观察[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4 彭朋;EPO在高原训练中早期下降的机制及对高原训练效果的预测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陕、蒙、甘三省高原训练基地资源配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2 宋凯;国家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特征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欢;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6周高原训练期间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及与其机能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陈麒麟;亚高原训练对安徽省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云峰;Ala-Gln对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与mTOR的关系[D];扬州大学;2015年

6 房昶;高原训练对7-16岁游泳运动员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7 童博;哈尔滨游泳集训队少年组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生理指标和训练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葛晓川;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Hbmass的维持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于加倍;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血液流变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0 盛建国;关于建立甘肃榆中高原训练基地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3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3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8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