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美国体育“学科革命”对体育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11 20:09

  本文关键词: 体育学 体育教育 学科革命 知识体系 美国 出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科革命"肇始于对体育教师实用主义的批判,使体育逐渐从技术性学科向学术性学科转变,标志着美国体育学研究开始步入"后现代体育学"时代。对于"学术性学科"的体育学而言,需要解决三大问题:(1)体育学术性知识体系的边界;(2)体育学科中技术操作知识与职业知识的归属;(3)体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范畴。借鉴美国体育"学科革命"的思路及其经验,我国的体育学理论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转变我国"体育学"的研究视角;审视体育知识的边界问题;重视体育知识体系的构建。
[Abstract]:"Science revolu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criticism of the pragmat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sports gradually change from a technical subject to academic disciplines, marks the study of American Physic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post modern sports science era. For the" academic discipline "in physical education, need to solve three problems: (1) knowledge system sports academic boundaries; (2) home operation knowledge and occupation knowledge in physical education; (3) sports professional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American sports ideas." the subject of revolution, to improve China's sports theory construc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research persp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boundary problem examining sports knowledg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knowledge system.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规划资助项目(SDYC12056)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BCX201601)
【分类号】:G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连慧;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体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3 彭先奎;体育科学概念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体育科学概念涵义的浅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黄力生,陈海啸;论体育科学的性质、特征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5 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6 冯大志,宋久存;浅谈体育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刘云民;体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8 林新利;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宋盛林,杨明远,杜忠杰;高校体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10 张尚晏,王建军;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雁;;体育科学新视野——论适应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李俊辉;孙思哲;;体育科学发展动力机制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叶永延;;撰写体育论文(自然科学范围)的方法[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4 杨小永;王健;;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静民;马新东;;研究型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考[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叶显葵;;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 加强体育课程改革[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葛吉生;;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精品体育课程建设[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张锐;王东敏;;浅析我国“体育”概念的争议与思考[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徐刚;;论体育科学的学科本质属性及学科分类的划分意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重庆体育科学》简介[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缪晖 叶楠;体育产业亟待调整[N];中国体育报;2000年

2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人的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方炜杭 连聪;福建体工会—— 共谋体育科学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刘敏;科学规划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基地创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黄心豪邋曹_g;体育:提升大都市形象[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蒋玮;60年,山西体育走出特色之路[N];发展导报;2009年

7 曹_g;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12年

8 记者 邹丽;湖北举行体育局长会[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强度体育,,中国需要你[N];文汇报;2013年

10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高体育学项目研究的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继龙;体育标语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海燕;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事前评估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建平;创意体育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刘文董;我国体育博彩的规范化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方春妮;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光;体育文明:建构一个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娟;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蔡梅清;茂名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4 王哲;运城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调研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5 王金利;基于知识图谱的体育赛事国际研究可视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志波;同步小康进程中贵州省县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榕榕;临沂市沂南县公务员体育健身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玉阳;广东省城乡体育软实力差异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马岗峰;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啸鹏;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困境与建议[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03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03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f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