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对运动训练能力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本文关键词: 茶多酚 运动训练能力 抗氧化 生物学活性 分析 出处:《福建茶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疲劳功能。本文通过对茶多酚的来源及其化学成分、生活活性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证明茶多酚在多方面可提升运动训练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开发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Abstract]:Tea polyphenols have strong antioxidant, anti fatigue func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ource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nalysis of life activity,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lated researches, that tea polyphenols can improve exercise ability in many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development value and broad market prospect.
【作者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
【分类号】:G80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庆鹏;重视运动训练的创新[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4期
2 曹景伟,夏祥鹤,鲍勇;“运动训练原则”体系新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曹亚琼;现阶段我国高校课余运动训练存在的隐患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4 马 仑,张俊青;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学建构的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5 肖林鹏,唐立慧;以运动员为本,促进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6期
6 ;运动训练与竞赛[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年03期
7 朱奇志;从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看高校运动训练[J];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8 方曙光;浅析学生运动训练中注意力的控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徐本力;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论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程天义;运动训练的仿真特点[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爱国;刘大庆;;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王晓春;;运动训练系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刘钦龙;刘大庆;;运动训练创新及其系统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吴卫兵;虞丽娟;陈佩杰;;运动训练机能监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刘欣然;;运动训练哲学研究的理论、视点及展望[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敬龙军;;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刘承宜;朱玲;吴敏;李江华;;运动训练的健康促进作用[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郝选明;徐晓阳;刘承宜;;健身运动和运动训练时免疫应答和免疫适应的不同特征[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冯晓丽;;2008奥运会对中国运动训练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沈沁芳;我省四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发展导报;2009年
2 记者 李林霞;4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山西日报;2009年
3 西安体育学院 刘玉金 整理 叶子;运动训练失衡论[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记者 邹弘毅;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拟落六枝老王山[N];六盘水日报;2010年
5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秉枢;切实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与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自成;教育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与职业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王雪蛮;全市体工会暨市十五届组委会一次会议召开[N];淄博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罗超毅;运动训练科学化动力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刘钦龙;运动训练创新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吴贻刚;论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D];上海体育学院;1999年
4 吴明方;运动与诱导性共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6 赵岱昌;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合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爱国;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黄潇潇;基于战略管理的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燕红;运动训练中确立身体健康原则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高佳;基于EEG的运动训练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九龙;我国跳水运动训练电子文档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孙海平;江苏省县级业余运动训练的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江兴军;哈尔滨市民办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芝玉;非线性视野中我国运动训练系统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余江;河北省运动队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峰;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浆血管活性肽变化的影响及意义[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04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0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