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头顶球技术运用情况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5 19:24

  本文关键词: 巴西世界杯 头顶球技术 足球比赛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球队的防守和进攻早已不是仅局限于地面上的争夺,在空中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头顶前额作为人体最高的部位,用其顶球是争取空间优势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在罚球区附近,对双方的攻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的足球比赛逐渐变得具有竞胜性,教练面对强队时,为了争取比赛的优胜,往往采取破坏性防守打法,既要求队员比赛中尤其要破坏对手在本方罚球区的高空球,又要充分抓住定位球机会在对方罚球区内头球得分,因此往往头顶球可以形成比赛的致命一击,对其研究可发现一些运用的规律,供教练员们作理论参考。本文借鉴国内足球专家和学者的经验,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发以及对比研究法等方法,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决赛阶段的64场比赛做为研究对象,对比赛中所运用的头顶球技术在区域、时间、场上队员位置、方式、方向等情况以及头顶球运用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在世界顶级水平足球赛事中运用头顶球技术的特征与规律,总结出头顶球技术有效运用的特征规律,旨在为国内各个级别的足球教练员、足球运动员提供头顶球技术科学训练的理论参考依据。1、巴西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全部64场比赛总的头顶球次数为5818次,场均头顶球90.9次,运用次数较多。2、头顶球技术运用的时间特征表现在,上半场开始的10分钟是头顶球运用最多次数的时间段,上半场的运用情况随时间波动幅度较大,下半场呈增加的趋势,上下半场的临近结束前的2个时间段头顶球次数相对较多。3、头顶球运用区域最多的是罚球区前的弧顶区域,其次是大禁区区域,之后是集中在中路的中线区域,然后是中场的边路区域,前、后场的边路区域运用头顶球最少。前、后场的中路区域运用的头顶球次数最多,因为中路是进攻与防守最为重要的区域,比赛中队员常常保护中路的原则,因此中路区域激烈的争夺高空球控制权。4、头顶球技术运用球员的位置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后卫边卫后腰前锋前腰守门员。后场球员运用头顶球技术占更高比例,与球员职责范围和位置特点有很大关系,后场球员的主要任务是防守,身体条件好,防守中与进攻方相比,可以利用人数与空间优势,一人争夺高空球的控制权,一人对球的二次落点进行保护,因此后场球员运用头顶球次数最多。5、头顶球队员的身体状态和运动状态中,有对抗情况下的原地跳起的运用次数最多,其次是无对抗状态下的原地、无对抗状态下的原地跳起、有对抗状态下的跑跳、无对抗状态下的跑跳、有对抗状态下的原地。头顶球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对抗情况下的原地跳起为主,无对抗身体状态下,队员主要选择原地或原地跳起的运动状态进行头顶球。6、头顶球距离表现最多的是小于10m距离和10-20m距离,小于10m距离的头顶球运用中,上半场运用次数多于下半场的运用次数,随着体能的下降,下半场足球比赛中用更多的10-20m距离的头顶球方式进行组织进攻和防守。7、头顶球的运用目的依次为:传球目的抢断球目的破坏球目的射门目的,传球目的中以向前传球为主,上半场除破坏球和射门目的外,各方面都要多于下半场,射门目的运用次数最少,但它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8、接头球前的传球方式中,从高到低依次是门将传高球后卫传高球边路传中球头球回摆任意球界外球角球,角球与任意球发球后的第一点争夺对攻防具有关键的作用,要重视演练角球和任意球的传球方式中头顶球技术的运用。9、淘汰赛由于对抗强度加大,场均头顶球次数增多,头顶球目的性中,抢断球目的性增加。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football experts and scholars ,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head ball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 s top - level football match . in that game , the players often protect the principle of the middle road , so the middle - road region is highly competitiv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high - altitude ball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

本文编号:151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1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