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与理性辨析

发布时间:2018-02-26 03:22

  本文关键词: 竞技与康复训练 核心区域 核心力量 核心稳定性 专项核心能力 出处:《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们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认知还处于众说纷纭,归属不清,观点不一的阶段,跟风热点、夸大盲从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日益突显,模糊性推理和猜测性估算的研究结论缺乏定量化支撑,有待商榷和验证。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观点认知进行理性辨析,研究认为:康复训练和竞技训练的核心既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目标导向性,又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应根据康复或竞技的目标、专项需要、个体需要、训练阶段来确定训练重点,发展核心能力;康复训练的核心区应是受伤部位及其致伤机制的联动区域,竞技训练的核心区应是参与构成专项"运动链"的系统功能区域;在专项素质能力层面,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核心力量训练的重点并不是发展核心稳定性与发展核心力量本身,而是发展神经—肌肉系统的整合与调控能力;生理解剖学核心部位既不是机体稳定的核心区,也不是动量蓄积的发力源,而只是机体稳定和动量蓄积进程中的一环。
[Abstract]: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people's cognition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ivergent opinions, unclear attribution and different viewpoints, it follows the trend of hot spot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xaggeration and blindnes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conclusions of fuzzy reasoning and speculative estimation lack quantitative support and need to be discussed and verified.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core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ompetitive training is not only holistic, systematic, goal-oriented, but also phased and dynamic, 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oal of rehabilitation or athletics, special needs and individual needs. The core area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hould be the joint region of injury site and its injury mechanism, and the core area of competitive training should be the system functional area that forms the special "sports chain". In the aspect of special quality and ability, strength is the foundation and speed is the core, the key of the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not to develop the core stability and the core power itself, but to develop the integration and regulation ability of the nerve-muscle system. The core of physiological anatomy is neither the core region nor the source of momentum accumulation, but a link in the process of body stability and momentum accumulation.
【作者单位】: 广州体育学院;
【基金】:广东省体育局2016-2017年科研课题青年项目“大数据驱动下的竞技体育变革”(GDSS2016057) 广东省体育局体育软科学研究项目“田径运动节奏理论的构建及应用研究”(YT12051) 广州体育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创新科研团队项目“竞技体育研究中心团队”(013)
【分类号】:G80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岑兴宇;女子400米栏力量训练[J];田径;2000年06期

3 张海;浅谈力量训练中的憋气[J];田径;2000年08期

4 高汉民,吕望山;“加压力量训练”的运用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年01期

5 陈小平;德国的力量训练研究[J];体育科研;2003年03期

6 户进菊;;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动态[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年03期

7 于红妍;王虎;冯春辉;贾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赵柏林;;如何对高校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J];价值工程;2011年01期

9 刘斌;徐坚;;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与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宋德海;巢晓春;;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强;张猛;叶锐彬;苏全生;;力量训练在国家篮球运动员伤病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李山;周铁民;王林;;现代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何辉;熊开宇;许寿生;尚文霞;;蛙泳动作与陆上力量训练积分肌电的相关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黄岩;赵焕彬;刘颖;闫琪;;振动力量训练的机制及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郭兰兰;纪仲秋;;核心力量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的促进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6 胡玲玲;纪仲秋;姜桂萍;宋吉祥;;振动力量训练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述评[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7 屈萍;郑伟涛;马勇;石清;;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蹼泳力量训练中的探讨[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鹿道叶;;浅析中老年人力量训练对健康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张跃;;优秀运动员力量训练“平台现象”的成因与突破[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袁艳;吴贻刚;;振动刺激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麻建丽;让身体充满力量[N];温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继明;力量乃运动之父[N];中国体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文兵;男子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2 赵丙军;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3 洪长清;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李山;田径运动全年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李晓浦;自激振动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以及气动与振动加载力量训练在某些生物学力学指标上差别的探研[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袁艳;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聂文良;跑步经济性相关下肢刚度与神经肌肉力量训练适应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冬冬;循环力量训练对青年健康受试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田石榴;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军海;论一般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及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峰;现代力量训练研究:理论、方法与启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韬;健身房非竞技性力量训练人群的锻炼迷瘾现状分析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郭宝军;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江海;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天宇;核心力量训练对排球跳发球速度与成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尚强;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聊城大学;2015年

8 张坤涛;高校跳远教学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董文琪;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体育院系篮球专项学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何麟;核心力量在高校女篮训练中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6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36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