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走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训练安排及机能监控
本文关键词: 国家竞走队 亚高原训练 赛前训练 机能监控 出处:《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Abstract]:Plateau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train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ndurance athletes by making use of the dual stimulation of hypoxia and anoxia in altitude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ndurance athletes. The methods of 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load arrange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team athletes during the training period before the 2016 championships, combining the morning pulse, hemoglobin, blood lactic acid, urine protein, etc.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such as blood urea, to analyze the body function index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to clarify their metabolic attributes, to find out the sensitive physiological indexes that affect their sports performance, and to explore the best competition time for athletes after the sub-plateau trai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general rules of plateau training and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of elite walking athletes after the lower plateau,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monitoring the training function and making the training plan of the elite race walkers after the sub-plateau training.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change of the indexes that the athletes' physical function is in good condition during the whole preparation perio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war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作者单位】: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吉林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
【分类号】:G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连世;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营养与补充[J];游泳;2000年04期
2 王安利;高原训练的利与弊①[J];田径;2001年11期
3 王安利;高原训练的利与弊②[J];田径;2001年12期
4 周绍良;对高原训练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年03期
5 刘卫华,林建棣;高原训练研究综述[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陈彩珍,卢健,文野,徐菊生,柯华,冯晓峰,谭若翔,苏枝建,王庆聚;国家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机能监测和评价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胡耿丹;高原训练中若干训练学问题研究进展和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熊正英,张琳,武胜奇;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薇,张鸽;浅谈模拟高原训练手段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3年06期
10 蒋咸生;高原训练的生物学效应[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连世;;高原训练的实践与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郭健龙;李山;;高原训练研究方法审视[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陈耕;韩佐生;杨新平;韩晓东;王琳;;基于兰州—榆中梯度环境的高原训练实践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谢婉媚;苏志雄;方晓辉;邱俊廉;;血氧饱和度在高原训练时的个体差异及其在训练学上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胡耿丹;;对高原训练中若干训练学争议问题的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赵晋;田野;贵州亚高原训练研究课题组;;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徐国琴;林文_";黄森;翁锡全;;不同模拟高原训练方式对大鼠睾酮水平的影响及机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刘刚;李国强;;对中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和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王世涛;;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张冰;李贤标;刘俊玲;张舒;;模拟高原训练动物模型的建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泽;建国际一流高原训练基地[N];云南政协报;2008年
2 孟军;把多巴训练基地建成国际一流高原训练基地[N];青海日报;2006年
3 陈們;高原训练营养与康复国际研讨会召开[N];青海日报;2006年
4 曹_g;全国高原训练工作会议召开[N];中国体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滕继濮;怎样让高原变成“领奖台”?[N];科技日报;2008年
6 侯婷婷;高原有优势 训练是根本[N];云南日报;2008年
7 孟军;国家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多巴基地挂牌[N];青海日报;2008年
8 记者 孟军;青海尖扎国家水上高原训练基地建成[N];青海日报;2008年
9 娄莹;省体科所入选首批“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N];云南日报;2008年
10 娄莹;云南高原训练研究硕果累累[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晋;高原、亚高原训练对世居亚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王刚;长时间亚高原训练中男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和专项训练方法监控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3 宋小波;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应激与适应的观察[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陕、蒙、甘三省高原训练基地资源配置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2 宋凯;国家优秀男子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特征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欢;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6周高原训练期间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及与其机能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陈麒麟;亚高原训练对安徽省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云峰;Ala-Gln对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与mTOR的关系[D];扬州大学;2015年
6 童博;哈尔滨游泳集训队少年组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生理指标和训练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葛晓川;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Hbmass的维持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8 于加倍;高原训练后模拟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血液流变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夏宇馨;模拟高原训练对吉林省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影响的个案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6年
10 王兴波;云南省呈贡高原训练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发展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37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3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