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不同水平跆拳道运动员预判对手运用进攻技术时的眼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02:07

  本文选题:跆拳道运动员 切入点:预判 出处:《成都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体育活动中,高水平运动员(专家)和低水平运动员(新手)运动能力的差异常常导致他们的视觉搜索方式产生差异。视觉信息的提取是研究运动员心理活动有效的方法。现如今,科技不断的发展,眼动仪已经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中,眼动分析法成为探索运动员视觉信息加工特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研究以跆拳道运动员的眼动特征为核心,利用先进的眼动仪设备了解跆拳道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本研究选取不同水平的跆拳道运动员,采用专家一新手范式,利用美国ASL测试室研制的ASL-H6头戴式眼动追踪系统,记录不同水平跆拳道运动员预判对手运用进攻技术时的反应时和判断准确率运动决策反映指标,以及总注视点数量和注视时间、瞳孔大小、兴趣区的注视点数量、注视百分比和眼动轨迹等眼动指标。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为工具,对相应的数据作出的统计与分析,了解被试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态注意、搜索轨迹和心理活动过程,找出不同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差异,探讨运动员视觉搜索规律,丰富已有的运动心理学研究,揭示不同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注视信息,并与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理论相结合,给出预判跆拳道进攻技术和进攻隐蔽性训练方法的建议,以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在预判对手运用进攻技术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有显著差异,高水平运动员用时更短且更精确;三次测试难度递增,对照组和测试组被试随着任务难度加大正确率逐渐降低,低水平运动员的变化更显著。2.在预判对手运动进攻技术时,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在视觉搜索过程中注视点数量较多,且分布更集中,多分布在上半身关键区域;而低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注视点数量较多,分布较分散,没有规律,对目标模糊不清,搜索效率相对较低;专家的无效注视点明显少于新手。3.预判对手运用进攻技术时,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和低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瞳孔呈显著性差异。4.预判对手运用进攻技术时,不同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兴趣区注视点数量呈显著的差异。高水平运动员兴趣区注视点数量较多。5.预判对手运用进攻时,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兴趣区注视点百分比高于低水平跆拳道运动员,更倾向于关注关键区域;低水平跆拳道运动员注视点更多在关键区域之外游离,搜索效率较低。6.高水平运跆拳道运动员眼动轨迹较为简单明了,路径清晰,回视点少,分布较集中,观察区域准确,注视轨迹多在对手上半身区域形成,而低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轨迹复杂多变,回视点多,遍布全身,多在运动员的下半身区域形成。7.从注视点分布的测试结果来看,预判过程中,高水平运跆拳道运动员注视点分布靠上,集中在躯干以上区域,多集中在技术动作的起始处;低水平跆拳道运动员注视点分布较为分散,总体靠下,多集中在技术动作的末端。8.辨别对手运用进攻技术的较佳时间点和身体部位直拳:出拳起始阶段时,肩肌起止点带动肩关节运动时为辨别较佳时间点,肩部为预判此技术动作时较佳辨别部位。后腿横踢:腰腹带动肩部开始快速向前转动时为较好辨别时机,肩、胸、腹部为较佳辨别注视部位。前腿横踢:前腿横踢的起始阶段,即前肩开始向前移动时为较佳辨别时间点,前肩为较佳辨别部位;前肩向上抬起时也是辨别时间,但并非最佳,此时应注视部位也是前肩;肩膀开始向内旋转,即前腿已经完成提膝转髋,此时是最后的辨别时间,这时应关注前腿的膝关节。下劈:从准备姿势到下劈的起始姿势为较佳辨别时间点,头、肩、胸、髋为较佳辨别部位。开始提膝时也为辨别时间点,但并非最佳。后踢:刚进入转体提膝时为较佳辨别时间点,头为较佳辨别部位。旋风踢:动作的起始阶段,头部开始转动时成为较佳辨别时间点,头部成为较佳辨别部位。后旋踢:刚进入后旋踢摆动阶段时,髋开始快速收缩时为较好辨别时机,腰髋部位为较佳辨别区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8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辉,周新民,周战伟;对河南省部分地市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2 王延卿,于涛,杨义光;跆拳道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3 吴锵,贾伟峰;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创伤特点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4 徐伟宏;汪学红;;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5 潘友连;;跆拳道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探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4期

6 高慧萍;;对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判断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3期

7 牟晓丽;刘胡兴;刘宏伟;侯淑峰;;电子护具对跆拳道运动员比赛的影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年01期

8 吴芸芸;张翠苹;陈旭;;辽阳市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生化指标监测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0期

9 李可峰;周长涛;董贵俊;;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静态平衡特征定量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孙丽丽;;对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实战中心理暗示法的分析[J];才智;2012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波;;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测量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马波;黄海;;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及其评价模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许小冬;周攀;张霞;;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及应对策略[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杨建昌;王兵;秦艳枝;;跆拳道运动员左心收缩时间间期的分析与评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马波;;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诊断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赵大林;;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无氧运动时肌电信号特征的研究[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一丁;王曼;张宏宇;任园春;;北京市专业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8 祝大鹏;胡亦海;高平;余银;王梅;崔神州;;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及其关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周长涛;;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动作三维运动学特征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赵俊彤;;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生化指标的监控与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曹_g;两名运动员委员会候选人受到处罚[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记者肖苑玫;跆拳道世界杯新疆开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必须“持证上岗”[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南风;七年大跨越 跻身全国先进行列[N];新疆日报(汉);2014年

5 李跃波;柔弱姑娘“踢”出皖人风采[N];安徽日报;2005年

6 杨明;袭击体育赛事,,是与全人类为敌[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潘清美;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高颀;高住低训对优秀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红细胞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安槿雅;中韩跆拳道国家队男子选手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黄宝宏;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诊断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向辉;跆拳道运动员定量负荷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洋;中韩国家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黄小斐;湖北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退役转型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5 李泮国;跆拳道击打信息采集与反馈系统的应用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6 李生;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方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7 张东岳;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前腿推踢技战术变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8 蔡涛;女子跆拳道技术的变革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9 韩颖颖;影响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的力量素质及其训练[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张程辉;少儿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现状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2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572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