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家庭体育的定位、功能及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群众体育 切入点:家庭体育 出处:《体育文化导刊》2017年09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家庭体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家庭体育的定位是群众体育的基础,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是学校体育的延展,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接受体育教育与体育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体育的功能是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家庭和谐发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应以"体育促和谐"为主题,加强宣传与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以社区为基站,促进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建立全面、高效的家庭体育社会服务体系。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family sports i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family sports is the foundation of mass sports. It is a new way to train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an extens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munity sports, and a main position for individuals to accept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ports habits. The function of family sports i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mily members,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familie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ports. Take the community as the base station,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family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an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efficient family sports social service system.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皖西学院体育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562)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SK103762015B03)
【分类号】:G8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略论现代小康生活中家庭体育的作用和形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谈晓矛;开展家庭体育,推动全民健身[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周传志,冯奇荣;我国家庭体育发展探析[J];体育学刊;2002年04期
4 张燕中,王静;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家庭体育发展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高瞻,焦友吉;对我国发展家庭体育的意义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6期
7 朱国军;我国家庭体育及其发展[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郭戈,刘静霞,王耀文;我国家庭体育及其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5年05期
9 操伊芬;试论影响我国21世纪家庭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10 王世哲 ,何步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家庭体育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白莉;寿文华;白丹;曹士云;;小康社会背景下家庭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趋势[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刘勇;茅隽;;对现代家庭体育的特征及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王耀文;王云杰;;广东省家庭体育的城乡对比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白莉;曹士云;;市场化背景下家庭体育职能的变迁与趋势[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6 赵立;李芾;李敏;;北京市家庭体育问题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徐兴国;;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 闫晓晖;浅析太原城市家庭体育开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2 励富民;上海建起家庭体育文化收藏馆[N];中国档案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秀春;和谐社会视野下福州城区家庭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名巧;家庭体育对少儿成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操伊芬;现代家庭体育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尤双从;河南省城市市区居民家庭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5 刘洪涛;我国城市家庭体育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薛素云;大连市区家庭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峰;社会转型期安徽省城市家庭体育的调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希斌;济南市城区家庭体育对核心家庭的健康促进作用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年
9 曹晓林;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现途径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2年
10 王莎莎;终身体育视角下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合作效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82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68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