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健骨机理
本文选题:太极拳 切入点:骨健康 出处:《中国体育科技》2017年04期
【摘要】:运动作为促进骨健康的积极因素,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运动与骨健康及太极拳与骨健康研究,紧密结合太极拳运动的特质属性,挖掘太极拳促进骨健康的可能机理,有利于太极拳健身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以及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进一步推广。经过系统梳理后发现,太极拳促进骨健康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1)力学调控体系;2)神经-心理-免疫调控体系;3)化学调控体系。这3大调控体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各体系发挥最大效能且体系间良好运作才能更好地促进骨骼健康。
[Abstract]:Exercise, as a positive factor to promote bone heal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Excavating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aijiquan to promote bone health is beneficial to the enric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aijiquan fitness theory and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Taijiquan, a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ctivity. Taijiquan promotes bone health mainly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1) mechanical control system, 2) neuropsychological-immunological control system, 3) chemical regulation system, which are independent and mutually affect each other.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each system and good functioning between systems can better promote bone health.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G8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琪;罗小兵;高丕明;何栩;;太极云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5年12期
2 元宇;郭健民;邹军;;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运动与骨免疫学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08期
3 余光书;林焱斌;;肌力与骨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年04期
4 赵仁清;马楚虹;陈敏雄;戴艳;钱永东;;1h功率自行车运动对男性大学生血清sRANKL、OPG及骨代谢因子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5 孙威;毛德伟;章岚;逄峰;张小龙;;16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对老年女性呼吸机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6 仲蕾蕾;杨冰;黄晓斌;孙元明;;OPG/RANKL/RANK系统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调节中的作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年11期
7 魏德样;;太极拳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元分析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马涛;李世昌;孙朋;郑庆云;;运动、免疫应答与骨代谢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9 陈荣;李世昌;;太极拳和快走对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高元元;王志鹏;刘晓军;;长期习练太极拳对老年女性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仕舜;;体育运动与骨质疏松[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影;太极拳健身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庆来;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郑松波;太极拳健身原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威;王疆娜;杨春荣;高丽;毛德伟;;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的跟踪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年08期
2 钱康;范永升;;左归丸联合温和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骨保护素mRNA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7年15期
3 邓晓琴;郑松波;;太极拳健骨机理[J];中国体育科技;2017年04期
4 陈颖;王茉;宋捷;詹扬;景莉君;陈书芹;贾晓斌;韦英杰;;补骨脂水煎液和醇提物对斑马鱼骨骼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7年06期
5 张峰枫;;太极拳运动与饮茶相结合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年05期
6 阳之韵;兰波;刘亭;李勇军;陈孝;;杜仲提取组分对MC3T3-E1 Subclone 14成骨细胞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7 张玲莉;柯丹丹;吴伟;陆大江;;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09期
8 裴子文;陈建;;太极拳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11期
9 郭玉江;杨培培;;太极拳与中医养生理论的同构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10 樊攀;兰海峰;陈艺;张姝江;白波;;转化生长因子对两种人骨肉瘤细胞株侵袭和迁移的影响[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荣;江西省高校教职工太极拳运动参与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世靖;赵堡太极拳传承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3 花静;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积极情绪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翠翠;石家庄市老年人太极拳活动现状与社区开展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杨松;太极拳运动对长春市公务员心理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晓斐;步行和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情绪认知影响的ERP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余莎;简化太极拳对陕西省旅游学校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8 席永平;太极拳的文化软实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秀霞;论太极拳的内外兼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镜宇;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德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2014年12期
2 周文琪;罗小兵;王小勇;虞亚明;何栩;高丕明;蒋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等速肌力测试指标的关系[J];中医正骨;2014年11期
3 高丕明;罗小兵;何栩;蒋晴;周文琪;虞亚明;;运动干预防治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4年09期
4 李丽辉;杨杰;董洁琼;秦淑娟;董苗淼;张玲莉;邹军;;运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表达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年11期
5 刘波;梁元强;刘辉;敬竹子;谭佳汶;余桂洲;孙雅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股关节X线参数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年10期
6 李盛村;鲍捷;王国祥;;IL-6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3年05期
7 汪晓瑞;吴晓杰;;太极拳引起膝关节损伤及预防的生物力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8 刘献祥;;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J];中医正骨;2012年01期
9 杨啸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震后身心康复影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赵仁清;;运动影响骨代谢的OPG/RANKL/RANK作用机制[J];体育与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青;骨痛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保军;青州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王璐璐;太极拳训练对反应时提高的分析与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4 刘敦;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颜廷燕;20世纪的颜子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柯易;武汉市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7 高蕾;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上海市普陀区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玲;辽宁省沈阳市中老年人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目标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徐剑波;太极拳生理实验效应综述[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张广华;略论太极拳的修身养性[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梁涤美;从中医理论看太极拳健身[J];唐都学刊;2001年S1期
4 张卫;浅谈一步太极拳的教学与健身[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臧凤儒;浅谈太极拳健身活动中的不良倾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张广华;太极拳训练的时空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李岚,赵光;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强身健体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杨阳,王德建;太极拳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3年06期
9 吴斌;论太极拳在中青年知识分子中的传承[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继刚;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曦娟;;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和饮食调整对中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之华;杨军;候曼;唐东辉;武英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之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陆颖;李青;李洁;;国外太极拳临床研究现状与思考[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静;姜丽萍;王国谱;;太极拳意念引导的内涵[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王晓军;陈剑云;李艳君;宗维洁;朱宏;;对太极拳抗衰老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吕晓标;张楠楠;倪伟;毛伟琴;;长期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金挺剑;邱纪方;;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控制和抗跌倒能力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金挺剑;邱纪方;;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控制和抗跌倒能力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7年
9 丁瑞;刘卉;;简化24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林甲换;张四清;;论太极拳文化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颖;常练太极拳老人腿脚健[N];健康报;2004年
2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李杰;太极拳将成为健身时尚[N];人民日报;2001年
3 戴青山;太极拳健身奥秘[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北京中医协会提供;癌症患者可多练太极拳[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曹玉祥;练太极拳强健心肺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
6 徐乃辉;太极拳:和谐高效的身心整体运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蒋亚明;学者名家话太极[N];中国体育报;2011年
8 李殿文;习练太极功夫 扬传统文化[N];伊春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段佳;研究发现太极拳锻炼可改变大脑功能活动[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柳昌林 胡辛;太极拳可防治心血管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黄灵燕;太极拳干预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及步态生物力学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3 李庆年(Lee HingLin,Ken);知行太极拳调理身心的效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梁栋荣;太极拳锻炼对怀孕妇女身心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王贵双;针刺结合太极拳对失眠的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阮哲;简化24式太极拳练习中肌肉、呼吸与植物性神经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8 黄豪;太极拳“五功六法”应用于早期帕金森病辅助治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影;太极拳健身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华帅;太极拳的文化解读[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张国富;内蒙古城镇居民太极拳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王琳;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崔黎明;太极拳之太极哲理阐微[D];河南大学;2010年
5 杨安兵;将各派太极拳统一的可行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6 许之星;太极拳的多元发展策略[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希文;论道家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国平;太极拳锻炼对社区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及超越老化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9 张翠;论太极拳与全民健身活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志兰;甘肃省城镇居民太极拳健身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2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68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