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及对我国女乒训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05 17:38

  本文选题:优秀女子运动员 切入点:乒乓球 出处:《成都体育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丁宁、刘诗雯、李晓霞、石川佳纯和冯天薇五名运动员,在近三年重要比赛中的发球抢攻阶段、接发球抢攻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技战术和路线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她们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观察统计分析五名运动员近三年40场207局比赛,所得出的结论如下:结论之一: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在发球类型上以侧身正手发球为主,丁宁的发球以站立式发球为主配合使用下蹲砍式发球,落点变化大,主要以半出台为主,同时以长球配合偷袭对手的端线大角。刘诗雯的发球落点和线路都比较灵活,以中路反手位的半出台球为主,急长球的使用效果好。李晓霞发球落点变化多,以半出台球和出台长球配合使用。石川佳纯的发球以近网短球为主,偶尔偷袭对手的底线长球。冯天薇在发球落点上以近网为主,以半出台为辅,避免对方直接进行接发球抢攻。结论之二: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对接发球技术的使用频率上都是控制防御技术多于进攻技术,以摆短、劈长技术为主,以中路的近网短球和半出台球为首选,通过控制防御技术来破坏对方直接进行发球抢攻的意图。结论之三: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在第三板和第四板中都具有强烈的抢攻意识,通过发球或接发球后多利用正反手的进攻将球打到对手的中路或追身球,从而占据主动地位。结论之四:进入相持阶段后,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对于进攻技术的使用频率要高于控制技术的使用。在近三年的比赛中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的相持能力都有所提高。丁宁、刘诗雯、李晓霞和冯天薇以正反手的进攻为主要得分手段,石川佳纯以反手和侧身进攻为主,在路线的选择上大都是以距离较长的斜线为主。结论之五:优秀女单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她们之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对训练和比赛细节的把握上,我国女乒运动员在技术方面中应加强对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以及相持阶段中攻防转换技术的训练,进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实力。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deo observ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deals with five world elite women's singles table tennis players, such as Ding Ning, Liu Shiwen, Li Xiaoxia, Shikawa Jiachun and Feng Tianwei.In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the important matches, th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and the routes in the stage of receiving the serve and attacking and in the phase of holding each other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um up their common point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in the competitions.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hinese women table tennis players in the future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40 games of 207 innings of five player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one of the conclusions: the main serve types of excellent female singles table tennis players are forehand serve,Ding Ning's serve to stand serve mainly with the use of squat chopped serve, the fall point changes, mainly to the semi-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while the long ball with an attack on the opponent's end line big angle.Liu Shiwen's serve landing point and line are flexible, with the half-out billiards in the middle backhand position as the main, and the use effect of the quick long ball is good.Li Xiaoxia serve drop point changes, to half out of billiards and long ball issued with the use.Ishikawa's serve to the near-net short ball, occasionally sneaking at the opponent's baseline long ball.Feng Tianwei in the service point to the near-net-based, to half-introduced as a supplementary, to avoid direct serve to catch the attack.Conclusion two: the use frequency of receiving and serving technique of excellent female single table tennis players is more control defense technique than offensive technique, with the technique of short pendulum and split length as the main technique, and the short ball of near net and half out of billiards as the first choice.By controlling defense techniques to undermine the opponent's intention to serve directly.Conclusion three: excellent female singles table tennis players have strong sense of preemption in the third board and the fourth board. After serving or receiving the ball, they use the attack of forehand and backhand to hit the b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opponent or chase the ball, thus occupying the active position.Conclusion four: after entering the phase of stalemate, the use frequency of offensive techniqu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technique in excellent female single table tennis players.In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the competition, the outstanding women's singles table tennis players' ability to hold each other has improved.Ding Ning, Liu Shiwen, Li Xiaoxia and Feng Tianwei take the attack of forehand and backhand as the main scoring means, Ishikawa Chia-chun takes the backhand and side attack as the main means, and the choice of the route is mostly the sloping line with a long distance.Conclusion five: the level gap between the elite female singles table tennis players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m is more concentrated on the training and the details of the competition, the Chinese female table tennis play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rve skills in the technical aspect.Receiving the ball technology and the phase of attack and defense convers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then improve their strength.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焦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3期

2 徐绍敏;浅谈儿少乒乓球运动员的启蒙训练与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于庆川,刘笑舫,周哲;情绪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南都学坛;2001年03期

4 刘欣华,刘旭华;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肖紫燕;对湖北省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各种打法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6 吴涛;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调节[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喻晶;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调控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亢晋勇,柴志铭;论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3期

9 陈华建;;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阶段训练的几点看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04期

10 刘欣华;吴文侃;刘旭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於竞;;关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智力状况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周百之;张丽珠;沈爱如;;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某些心理机能的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3 钟霞;;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空间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肖丹丹;苏丕仁;;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三维力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李安民;张玉慧;;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判断发球旋转过程中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熊志超;;乒乓球运动员以弱胜强案例心理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赵军南;魏然;;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发抢段的技战术诊断[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海辉;刘雅玲;;浅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从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及心理素养谈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赵世勇;喻晶;;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张媛;苏丕仁;蔡学玲;;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庆达;“拉弧圈球”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原型[N];中国集邮报;2013年

2 黄满通;三大亮点[N];中国集邮报;2013年

3 通讯员 常宣;市政府表彰奖励王皓[N];长春日报;2008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自觉践行“人文奥运”的理念[N];光明日报;2008年

5 符信;混泳乒团夺金 粤将再立新功[N];南方日报;2008年

6 李春耕;省体育局:抓住“促”字出成果[N];山西日报;2005年

7 赵光军 本报记者 梁耀予;全市职工乒乓球赛昨日开幕[N];绵阳日报;2014年

8 记者 汤一原;十二届全运会北京团成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刘小明;欧洲选手为何惨败[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雷震宇;大庆体育刷新二十五年纪录[N];大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周亢亢;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在中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3 施之皓;基于比分的我国顶级乒乓球运动员赛中心理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4 李今亮;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徐立彬;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6 孙葆刚;我国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现状与评价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厉彦虎;乒乓球运动员颈椎病发病规律及其与运动特点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王丽岩;运动信息模式结构特征及中枢加工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9 李擎;乒乓球运动员平衡训练效果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质、临场应对和失败应对方式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张帆;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男子双打核心制胜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王晓斐;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与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的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罗婉玲;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朱雨玲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5 李元庆;中外世界顶尖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对比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6 周一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上手技术对得分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7 游斌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马龙技战术特征的比较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8 许兴月;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皓、许昕的技战术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9 闫梦雪;中国新生代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朱雨玲、陈梦的技战术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10 钱家吉;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得失分转换关系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15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15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c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