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实施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08:10

  本文选题:功能性力量训练 + 跳远 ; 参考:《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功能性力量训练引入中国后,其“动力链”理论引起了重大的影响,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对象。尽管如此,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在跳远运动的应用研究少之又少,因此,论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体能训练专家和跳远运动训练专家,对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了整合及分析,以便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新兴的训练理念,同时结合跳远运动训练实践,观察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论文以实验法为主体,将功能性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作为对比,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结论如下:1、功能性力量训练及传统力量训练这两种力量训练理念的侧重点有着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力量训练以提高最大力量为基础,进而提高与运动项目相对应的专项力量。功能性力量训练更侧重于根据运动专项的特点,通过稳定性及平衡能力的提高及动作模式的熟练、运动链的顺畅性,来提高力量地发挥,注重力量练习的整体性。2、从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专项能力指标的提高幅度上看,实验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表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要好于传统力量训练。3、功能性力量训练理念的提出在传统力量的基础上不仅丰富了力量训练手段,还为提高竞技能力提供了另一条力量训练途径,丰富了力量训练体系,促进了训练手段多元化。两种训练理念有着很大的区别,但这些区别也形成了他们之间的互补性,在进行运动训练实践时,需要细心选择,进而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Abstract]: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nto China, the theory of "power chain" has caused great influence and become the object of study by scholars.However, 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he research on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long jump is rare.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experts and long jump training expert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is emerging training concept more clearly,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specific ability of long jump athletes was observ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long jump.This paper take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s the main body, takes the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nd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s the contrast, carries on the experiment separately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tra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btains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emphasis of the two kinds of strength training concepts is as follows: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nd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s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maximum strength.And then to improve the sports corresponding to the special strength.The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focuses more on improving the exertion of strength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stability and balance ability, the skillfulness of movement mode and the smoothness of movement chai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sports.Focus on the integrity of strength training.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each specific ability index,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lar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effect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The concept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not only enriches the means of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strength, but also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effect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It also provides another way of strength training for improving competitive ability, enriches the strength training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diversity of training means.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raining concepts, but these differences also form th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hem. In the practice of sports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carefully, and then to improve the athletic ability of athletes better.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3.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岑兴宇;女子400米栏力量训练[J];田径;2000年06期

3 张海;浅谈力量训练中的憋气[J];田径;2000年08期

4 高汉民,吕望山;“加压力量训练”的运用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年01期

5 陈小平;德国的力量训练研究[J];体育科研;2003年03期

6 户进菊;;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动态[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年03期

7 于红妍;王虎;冯春辉;贾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赵柏林;;如何对高校普通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J];价值工程;2011年01期

9 刘斌;徐坚;;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与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宋德海;巢晓春;;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强;张猛;叶锐彬;苏全生;;力量训练在国家篮球运动员伤病预防和康复中的应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李山;周铁民;王林;;现代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何辉;熊开宇;许寿生;尚文霞;;蛙泳动作与陆上力量训练积分肌电的相关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黄岩;赵焕彬;刘颖;闫琪;;振动力量训练的机制及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郭兰兰;纪仲秋;;核心力量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的促进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6 胡玲玲;纪仲秋;姜桂萍;宋吉祥;;振动力量训练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述评[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7 屈萍;郑伟涛;马勇;石清;;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蹼泳力量训练中的探讨[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鹿道叶;;浅析中老年人力量训练对健康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张跃;;优秀运动员力量训练“平台现象”的成因与突破[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袁艳;吴贻刚;;振动刺激在力量训练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宋冰冰;力量训练后吃点鸡蛋[N];健康时报;2006年

2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刘洲;浅谈体育特长学生的肌肉力量训练[N];学知报;2011年

3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 赵纪生;中国人的胳膊越来越没劲[N];健康时报;2008年

4 臧恒佳 编译;45分钟就能减腹塑形[N];健康时报;2008年

5 ;四步瘦身运动[N];中国矿业报;2003年

6 麻建丽;让身体充满力量[N];温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继明;力量乃运动之父[N];中国体育报;2011年

8 岳胜军 于超;抓住后备力量训练转变的关键环节[N];中国国防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文兵;男子散打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2 赵丙军;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3 洪长清;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机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李山;田径运动全年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李晓浦;自激振动力量训练器的研制以及气动与振动加载力量训练在某些生物学力学指标上差别的探研[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袁艳;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特征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聂文良;跑步经济性相关下肢刚度与神经肌肉力量训练适应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冬冬;循环力量训练对青年健康受试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田石榴;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适应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军海;论一般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及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峰;现代力量训练研究:理论、方法与启示[D];西南大学;2013年

3 张韬;健身房非竞技性力量训练人群的锻炼迷瘾现状分析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何治均;核心力量训练对中学生前抛实心球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宝军;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对跳远运动员专项能力影响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江海;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天宇;核心力量训练对排球跳发球速度与成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尚强;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聊城大学;2015年

9 张坤涛;高校跳远教学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董文琪;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体育院系篮球专项学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38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738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