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运动员投掷最佳路径优化检测仿真
本文选题:铅球运动员 + 投掷 ; 参考:《计算机仿真》2017年03期
【摘要】:铅球运动员投掷时对于最佳路径的检测,可有效提高铅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对铅球的投掷路径的检测,需要根据某一瞬间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速度分量参数,组建铅球投掷时最佳路径检测微分方程,完成路径的检测。传统方法根据正应力值为训练样本给出铅球初始运动的特征参数,给出铅球投掷时最佳应力参数,但无法组建路径检测微分方程,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提出基于力学分析的铅球投掷时最佳路径检测方法。融合于生物力学原理计算出影响铅球路径的因素,组建铅球射程方程,获取铅球飞行距离的最大值,组建最佳路径变化规律模型,计算出铅球在投掷后的运动过程某一瞬间水平和竖直方向的速度分量及其阻力,组建铅球投掷时最佳路径检测微分方程,利用该方程检测铅球投掷时最佳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计算精度高,可以为教练员科学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The detection of the best path of shot put playe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hot put players. In order to detect the throwing path of shot pu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detecting the optimal path of shot put according to the velocity component parameters of the leve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of a given moment, and to complete the detection of the pa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gives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initial motion of shot according to the normal stress value of training sample, and gives the best stress parameter when shot is thrown, but it can not set up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path detection, which leads to the inaccurate detection result.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optimal path of shot throw based on mechanical analysis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biomechanical principle, the factors affecting shot path are calculated, the shot range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maximum flying distance of shot is obtained, and the law model of optimal path change is established. The velocity components and their resistance i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shot throw are calculated, and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detecting the best path of shot throw is set up, which is used to detect the best path in shot throw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high accuracy and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practice of coaches.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分类号】:G824.1;O3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祥;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臧秋华,马南京;铅球最佳出手角数学模型的应用分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杨淑萍;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早期训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友兰;数学方法在现代铅球运动中应用(一)[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黄健;;国内男子铅球运动员使用旋转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红;;对中国女子铅球现状的研究与分析[J];内江科技;2007年02期
7 吕雪松;陈丽娟;;世界优秀铅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年龄和最好成绩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常胜欣;修晨;;对男子铅球运动员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的分析[J];内江科技;2012年01期
9 沈卫林;;儿童少年铅球运动员选材[J];内江科技;2012年02期
10 刘建国;;对我国四名优秀铅球运动员的技术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庆来;葛运建;刘建国;赵焕彬;李丰祥;;三维数字测力铅球的研制及应用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卢平林;阮刚;;铅球模拟训练与强度实效控制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赵志敏;赵焕彬;郭蔚;;铅球运动技术生物力学评价系统的设计[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佟晓东;;铅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因子分析模型[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建禧;方兴;;女子铅球的三维运动分析[A];第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6 吴延禧;;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A];第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7 李强;肖美痕;;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张庆来;;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投掷技术的运动学探究——以突破20米大关第一人张奇为例[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樊晓佳;刘生杰;;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海平;甄文华;曲淑华;;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运动学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郭凌;激情在体育场上迸发[N];朝阳日报;2009年
2 武玉梅;常年骑车令女士不爽[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单信海;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的研制及铅球投掷技术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强;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纪元;扬州市中学生铅球运动员业余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严玉蓉;体育系铅球普修课教学中运用专门动作准确性练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高正;我国优秀中学生铅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5 姜智豪;逆向教学法—在高校田径铅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清澄;第12届全运会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7 徐涛;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结构及主要技术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高大伟;当今掷铅球旋转技术的特点及优越性[D];吉林体育学院;2013年
9 樊晓佳;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尹逊德;影响山东省高校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成绩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7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95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