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员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可复性研究
本文选题:游泳 + 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 ; 参考:《中国体育科技》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短期终止训练和持续大强度训练对游泳运动员气道反应性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结合分析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研究游泳运动员运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可复性。方法:以36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5.97±1.1岁。其中,15名运动员终止训练或低强度恢复性训练为期2周,为实验组;选取同一教练组,正常强度训练的21名运动员为对照组。分别于2周前后进行肺功能测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试日晨起肘正中静脉采血,测试血常规及血清Ig E、IL-17。结果:1)首次测试,共检出13名运动员EIB阳性(36%),实验组5人(33%)、对照组8人(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首次测试13名EIB阳性运动员中仅有5人出现哮喘类呼吸症状(EIA),实验组2人(13%)、对照组3人(1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停训2周后,实验组3名EIB阳性运动员转为阴性,EIB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48%,P0.05);实验组运动员支气管激发试验FEV1下降百分比显著降低(10.53±8.19 vs.8.35±5.24,P0.05),而肺功能参数MEF50%显著升高(88.69±27.01 vs.91.13±26.93,P0.05);4)停训2周后,实验组运动员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3.47±1.06 vs.3.13±0.97,P0.05)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5.31±7.60 vs.51.25±8.31,P0.05)均显著降低,静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13±0.97 vs.3.39±0.91,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同支气管激发试验FEV1下降百分比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323,P0.05);实验组运动员血清IL-17含量显著降低(0.98±0.21 vs.0.83±0.10,P0.05),而血清Ig E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1)游泳运动员EIB具有可复性,短期终止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EIB的恢复;2)EIB阳性运动员多无哮喘类主观症状,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客观证据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条件。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hort term termination training and continuous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on airway reactivity and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of swimmers and analyze the changes of relate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coverability of bronchiospasm induced by exercise in swimmers. Methods: 36 young swimmers were studie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15.97 卤1.1 years. Among them 15 athletes stopped training or low intensity restorative training for 2 weeks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1 athletes with normal intensity training as control group in the same training group. Lung function test and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2 week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edian elbow vein from the morning of the test day, and the blood routine and serum Ig EJ IL-17 were tested. Result: 1) first test, A total of 13 athletes (36%) were found to be EIB positive, 5 (3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 (3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 only 5 out of 13 EIB positive athletes developed asthma respiratory symptoms (EI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2 (13%)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group 3 (1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positive rate of FEV1 in three EIB positive athlet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 vs. 48 vs P0.05), the percentage of FEV1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0.53 卤8.19 vs.8.35 卤5.24), whil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parameter (MEF50%)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88.69 卤27.01 vs.91.13 卤26.93 P0.05) for 2 weeks. The neutrophil count (3.47 卤1.06 vs.3.13 卤0.97 vs.3.13) and 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 (55.31 卤7.60 vs.51.25 卤8.31 vs.51.25)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neutrophil count in venous bloo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13 卤0.97 vs.3.39 卤0.91g,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eutrophil count and the percentage of FEV1 decrease in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r = 0.323P), and the level of IL-17 in the serum of athlet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98 卤0.21 vs.0.83 卤0.10p0.05), while the serum Ig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1) the EIB of swimming athletes is reversible, and the short-term termination of training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EIB to a certain extent. 2) most EIB positive athletes have no subjective symptoms of asthma. The objective evidence of 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definite diagnosi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2015ZD001)
【分类号】:R87;G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富阳;梁冰;李娜;李博;赵辰砚;;成年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营养策略分析与食谱举例[J];辽宁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2 具志纯;林荣;;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营养[J];贵州体育科技;1986年03期
3 高伟;游泳运动员肩痛的简易疗法[J];游泳;1996年04期
4 叶展红,邓树勋,冯绍桢;游泳运动员不同强度负荷训练时唾液溶菌酶的变化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陈永珍;游泳运动员身心健康诸因素对临场成绩发挥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6 陈彦;;冷热刺激对青年游泳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生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2期
7 张鹏;封旭华;钱风雷;;优秀游泳运动员朱颖文膝关节伤病的康复训练[J];体育科研;2006年05期
8 王丹;;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康复及预防[J];游泳;2007年03期
9 周超彦;韩照岐;冯连世;杨红春;季一超;;优秀游泳运动员尺骨鹰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1例报道[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10 陆悠;郑碧芳;熊芳;唐蓉蓉;毛家亮;何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早复极心电图特征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琪;吕彬;贾伟;王明波;;游泳运动员核心力量与稳定性训练效果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洪平;冯连世;宗丕芳;;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评定[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陆一帆;杨宇媚;贾蕾;原源;;优秀游泳运动员大赛机能状态的评价与准备[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陆一帆;;游泳运动员综合科技保障[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年红;;高原训练初期低压低氧对游泳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心理调控[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王磊;;江苏省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和相关肌力的关系[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高芸;阮恩茜;;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周黎明;方东生;陈本柱;;安徽省体工队游泳运动员夏训期间营养状况(摘要)[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9 许榕仙;谢炳林;林娜;雷富荣;林彬;;儿少游泳运动员膳食营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10 唐桂萍;;利用心率调控残疾游泳运动员训练负荷能力与适应状态[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超;游泳运动员吃啥游得快[N];科技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霞;科技为奥运会“保驾护航”[N];科技日报;2012年
3 段心鑫;奥运极限突破凝结智慧结晶[N];中国工业报;2008年
4 记者 任朝亮 廖靖文 通讯员 祝俊业 镇一 何丽平 刘雷英;一艘渔舟 演绎岭南奋进神韵[N];广州日报;2010年
5 华凌;向着金牌游去[N];科技日报;2008年
6 方陵生 编译;奥运背后的科学家们[N];文汇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邱登科;新科技将助更多游泳记录刷新[N];民营经济报;2008年
8 王向娜邋黄心豪;王建国:长跑制约进步[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周丹;奥运服装,时尚表象下的科技秘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谭嘉;水里乾坤知多少[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训练的个性化需求与组织方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吴小彬;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姚旭霞;我国14-17岁优秀女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王冬月;我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及若干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仰红慧;蛙泳技术及对阻力推进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5年
6 黄文聪;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洪晓彬;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桃玲;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专项化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方银;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放;浙江省优秀游泳运动员退役原因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李祥;山西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伤病调查与分析[D];中北大学;2013年
5 李超奇;河南省游泳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段文君;上海交通大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学训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冯甜;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倦怠的成因与恢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志成;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9 谢忆军;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专项力量发展方法与手段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10 李敏;优秀游泳运动员营养膳食素养的观察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75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07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