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过渡阶段年度训练与参赛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2 11:02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透过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过渡阶段年度参赛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处于该阶段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成长提供参考。结论:年度训练周期安排以"板块"小周期训练为主,采用赛练结合的小周期训练模式;赛间训练是网球运动员训练年度周期划分的一种灵活方式,训练内容、时间与强度与比赛强度和成绩有关,比赛强度越大,调整和恢复训练比重越大。比赛获胜时,运动员更容易接受教练员安排的训练内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17岁进入职业过渡阶段,其完成职业过渡阶段路径可归为普通型、数量型和效率型3种类型,这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打法类型有关,高大型运动员以参赛效率为主,而身体条件较好的选手以参赛数量为主。根据运动员的打法特点,选择性参加快速或慢速场地比赛,且尽可能参加高级别赛事。运动员通常以2~3站比赛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参赛密度逐渐增加,高级别数量增多,效率型运动员全年参赛级别呈"倒U型"分布,普通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性最小,数量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最大。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indexes of elite female tennis play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their career.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rowth of the outstanding female tennis players in this stage of our country. Conclusion: the annual training cycle is mainly "plate" small cycle training, which adopts the small-cycle training mode combined with competition training, and inter-match training is a flexible way to divide the annual training cycle of tennis players, and the training content. Time and intensity are related to competition intensity and results. The greater the competition intensity, 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adjustment and recovery training. When the competition wins, the athlete is easier to accept the training content arranged by the coach. Excellent female tennis players have entered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their careers at the age of 17, and their paths to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perio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common type, quantitative type and efficiency typ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thlete's physical condition and the type of playing method. High-sized athletes mainly participate in the efficiency, while the better physical conditions of the play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umb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hletes, participate in the fast or slow track, and participate in high level events as far as possible. Athletes usually take 2 stations and 3 stops as a competition unit. The density of competi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number of high grade increases,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athletes is "inverted U typ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level of ordinary athletes is the least. The number type athletes participate in the level of the largest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三系;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3A129)
【分类号】:G8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海涛;网球运动员上臂爆发力的力学分析与训练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2 李建伍,武瀛;浅谈网球运动员成才的非运动能力因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S1期

3 荣蕾;;网球运动员的手感及其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姜惟;朱杰;;对参加欧洲四国五站比赛的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祝振军;王平;;女子网球运动员足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6 张琳;李高飞;;山东省网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初步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8期

7 魏敏;;论网球运动员赛前的心理准备[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杨锐;郭长武;甄恩乾;;网球运动员注意力与注意力控制训练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年02期

9 谢贻强;闻扬;;四川省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白俊伟;;对网球运动员压力训练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青;谢鉴武;林嗣忠;沈跃伟;郑德倩;;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热能代谢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2 祝振军;王平;;女子网球运动员足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李静;;本能型和计谋型网球运动员的特点[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何文盛;张力为;董蕊;;网球运动员动态情境中决策水平测试系统的研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金宗学;熊开宇;周越;何辉;;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中心率变化规律的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吴国宁;;我国与国外男子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李竹青;;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途径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冯加付;;心理因素对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于清;;网球运动员大赛前心理准备[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郭开强;蒲娟;彭世罕;;综合指数法;对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战术统计与评价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刘志月 法治周末记者 周琦;招聘对象限定羽毛球网球运动员引质疑[N];法制日报;2013年

2 记者 梁斌;天津竞技体育上半年战果丰硕[N];天津日报;2010年

3 张耀光;磨刀不误砍柴工[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王永强;里约热身赛[N];中国经营报;2012年

5 邓海建等;下跪能够求得公道吗[N];东方早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侯珂珂;浴火重生 娜样动人[N];光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王子江;当奥运第三次来到伦敦[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记者 秦勉;网球拍有“大智慧”[N];北京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桂琴;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季跃龙;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1年

3 胡亚斌;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中国网球运动员培养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邹廷铸;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四种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赵佳;我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杨勇涛;虚拟情景对网球运动员知觉动作表现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王小春;网球运动员时空预测特征及ERP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俊;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参赛变异因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卢,

本文编号:2137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137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