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影像中的民族形象符号变迁研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像记忆

发布时间:2018-08-05 16:30
【摘要】:近代中国,国外列强的入侵,外来鸦片的毒害,使"东亚病夫"成为中华民族积弱屈辱的形象标志。奥运赛场上"零"的记录,一直是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耻辱。为此,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提出中国奥林匹克的"三大梦想",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设计了清晰可见的奋斗目标。在追逐奥林匹克梦想的征途中,中华民族历经曲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中华民族奥运圆梦的历程中,曾出现一批中国奥林匹克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这些影像记录了中国的奥运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像记忆与文化符号。从这些影像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奥运历史记忆与民族形象变迁的符号特征,及中国奥运影像对民族形象集体记忆建构的意义,从而全面解读中国奥林匹克记忆中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影像表达方式。
[Abstract]:In modern China,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powers and the poison of foreign opium made the sick husband of East Asia a symbol of the weak humili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zero" record in the Olympic arena has always been a disgrace to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is end, Mr. Zhang Boling, then president of Nankai University, proposed the "three Great Dreams" of the Chinese Olympic Games, and designed clearly visible goals for the Chinese Olympic Movement. In the pursuit of the Olympic dream, the Chinese nation has experienced twists and turns and written a splendid chapter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course of fulfilling the dream of the Olympic Gam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films and documentaries on the theme of the Chinese Olympic Games, which record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China. Carrying out the Olympic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mage memory and cultural symbols. From these images, we can find the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ical memor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national image of China's Olympic Game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age of China's Olympic Gam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national image. In order to fully interpret the Chinese Olympic memory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sports spirit image express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分类号】:G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梦;;以影像记录生活,用心灵感悟人生[J];新高考(升学必读);2012年05期

2 昭沐;;影像记录:共同的地球——法国动物影视作品侧记[J];环境教育;2006年05期

3 樊亚丽;;浅谈图片摄影与城市影像记录[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1期

4 本刊编辑部;;60年影像记录:那些和爱有关的回忆[J];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09年10期

5 马明国;;从影像出发看史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卢国斌;;《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创意魅影[J];出版广角;2013年02期

7 ;《都江堰两个世纪的影像记录》[J];晚霞;2008年01期

8 吴鼎铭;;影像格局的民间重构——新媒体语境下的民间影像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余剑锋;;影像记录生态[J];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年11期

10 赵津晶;当代中国影像大众化生产之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牛光夏;;电视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民间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先旺;影像改变人的时空感[N];人民日报;2011年

2 刘茜;《科学发展铸辉煌》 影像记录行进中国[N];中国文化报;2012年

3 王涛;影像的温度[N];大理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 柴选;许培武城市影像北京展出[N];中国摄影报;2007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雷颐;保留最真实的历史原生态[N];北京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韵;将镜头聚焦生活 用影像记录时代[N];光明日报;2012年

7 谭秦;影像收藏的价值基础[N];中国摄影报;2013年

8 梅格;“国际青年影像季”扶植影像新秀[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记者 游峰 见习记者 肖烨;用影像记录石排城市文明[N];东莞日报;2011年

10 苏醒 实习生 张丁;影像激发共生感——佳能的CSR心理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嘉熠;理想范本与职场影像塑造[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参与式影像在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发展路径探索[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贺艳;参与、赋权与倡导:参与式影像在城市社区发展中的实践[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樊赫;日常生活影像与媒体艺术创作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4 倪]皓;历史记忆中的云南影像[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宋娜;民族纪录影像的文化内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吴丹;艺术影像中传统媒介应用的当代性[D];鲁迅美术学院;2016年

7 鲍风波;手工技艺影像记录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8 纪洪林;浅析杉本博司影像中的造像手法[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7年

9 毛立洪;中国数字时代的民间影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王昆鹏;影像数字解构技术对影像符号传达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66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166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