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困境与突围:高校体育跨学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0 09:52
【摘要】:运用数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体育跨学科的发展困境,提出优化策略。主要结论:目前高校体育的跨学科发展迅猛,但存在概念不清、缺乏规范性及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人员也存在急功近利、认识不深、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等问题。建议:主张整体的、复杂的、非线性的研究思维;提倡有机组合其他各学科的方法、技术和手段;注重高校体育跨学科研究中的移植与融合;优化高校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
[Abstract]:By means of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cross-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at present, the cross-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wift and violent,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concept,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imperfect system, and so on. As the main body of research, researchers are eager to achieve immediate benefits and do no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m. The sepa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uggestions: advocate holistic, complex and nonlinear research thinking; advocat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ethods, techniques and means of other disciplines;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plan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physical education; optimiz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researchers.
【作者单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42400410777;152400410297)
【分类号】:G8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体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安连慧;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体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4 彭先奎;体育科学概念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体育科学概念涵义的浅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黄力生,陈海啸;论体育科学的性质、特征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6 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7 冯大志,宋久存;浅谈体育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刘云民;体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9 林新利;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宋盛林,杨明远,杜忠杰;高校体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雁;;体育科学新视野——论适应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李俊辉;孙思哲;;体育科学发展动力机制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叶永延;;撰写体育论文(自然科学范围)的方法[A];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C];1986年

4 杨小永;王健;;体育学科体系的分类——宏观、中观、微观[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刘静民;马新东;;研究型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思考[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葛吉生;;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精品体育课程建设[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7 张锐;王东敏;;浅析我国“体育”概念的争议与思考[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徐刚;;论体育科学的学科本质属性及学科分类的划分意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9 刘伟;;构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红;马俊明;;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现状——基于《体育与科学》的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缪晖 叶楠;体育产业亟待调整[N];中国体育报;2000年

2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人的特征[N];中国体育报;2002年

3 方炜杭 连聪;福建体工会—— 共谋体育科学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刘敏;科学规划体育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基地创建[N];中国体育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蒋玮;60年,,山西体育走出特色之路[N];发展导报;2009年

6 曹_g;国际体育科学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体育报;2012年

7 记者 邹丽;湖北举行体育局长会[N];中国体育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彦;强度体育,中国需要你[N];文汇报;2013年

9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高体育学项目研究的质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记者 黄心豪邋曹_g;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在广州开幕[N];中国体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继龙;体育标语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海燕;体育赛事综合影响的事前评估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建平;创意体育产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晓龙;价值论视野中的体育哲学[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刘文董;我国体育博彩的规范化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方春妮;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若光;体育文明:建构一个理论观点型核心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娟;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蔡梅清;茂名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参与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4 王哲;运城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调研报告[D];延边大学;2015年

5 王金利;基于知识图谱的体育赛事国际研究可视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志波;同步小康进程中贵州省县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榕榕;临沂市沂南县公务员体育健身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玉阳;广东省城乡体育软实力差异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赵啸鹏;裕固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困境与建议[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10 钱亦舟;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对沈阳市居民体育参与意向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193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193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