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体育社会组织监管新视阈: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发布时间:2018-08-29 08:31
【摘要】: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监管是新时期下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重要手段。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为体育社会组织监管提供了全新的借鉴思路和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运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指导体育社会组织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其面临的组织治理实效有待提高、人权至上理念不够牢固、劳工实践活动较为匮乏、环境保护领域缺少关注、公平运营实践面临威胁、"社会体育活动参与者"待遇不公、社区参与和发展亟待深入等障碍。研究表明:体育社会组织对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理解尚未深入、重视和运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力度不够、运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过程监管和评估体系存在缺失、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运用后期反馈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加大运用力度、创新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宣传渠道和推广模式,提升运用速度、因地制宜地加快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落地生根,挖掘运用深度、充分发挥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潜力和后发优势,拓展运用广度、扩大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等建议。
[Abstract]:Optimizing the supervision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nnovate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supervision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guide the supervision of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analyzes that the actual effect of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supremacy is not firm enough. The labor practice activity is relatively scar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main lacks the attention, the fair operation practice faces the threat, the "social sports activity participant" treatment is unfair, th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urgently need to deepen and so on the barrier and so 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ports social organizations has not been deepened, the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re not enough, and the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apply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deficient. The main reason is the lack of feedback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he propaganda channels and promotion model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propaganda channels and promotion model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innovated, the speed of appli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accelerated to take root and to dig into the depth of appli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tential and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expand the influence and radiation scop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与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CTY002)
【分类号】:G8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曙光,陈胜春;浅析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 方曙光,刘基;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的辨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陈光伟;;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年04期

4 邹师;;体育社会问题与举办奥运会稳定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年04期

5 黄彦军;;社会转型与体育社会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仇军;钟建伟;;论体育社会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何丽花;;体育社会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辨析[J];运动;2009年03期

8 刘魏淘;;公共领域视野下的体育社会管理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9 陈芳;袁建伟;;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年02期

10 李树怡;我国现阶段体育社会系统与结构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孔川川;;公共领域视野下的体育社会管理探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2 王力男;;我国体育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王晓红;;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社会管理探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马卫平;刘云朝;;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创新性研究的障碍分析及路径选择[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文海燕;崔树林;;上海市居民终身体育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刘敏 徐志胜;创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2 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构建上海体育社会组织新格局[N];联合时报;2014年

3 记者 廉洁;赤峰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体育科研基地[N];赤峰日报;2010年

4 朱贻军;江阴市全民健身节昨启动[N];江阴日报;2011年

5 记者 曹_g;协商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雪颖;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N];中国体育报;2014年

7 平萍;全民健身项目招标有新意[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记者 吕巍;“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专题调研座谈会在武汉召开[N];人民政协报;2013年

9 ;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建议[N];人民政协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曙光;对我国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晓微;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何君;滨州市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曹旭;沈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5 高文瑞;新疆体育社会力量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6 米晓桐;银川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7 朱忠梁;新时期山东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8 丁国峰;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苏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玉祥;安徽省体育社会组织现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10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10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