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魏秋月、丁霞二传分配球效果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1 12:52
【摘要】:随着排球技、战术水平不断提高及竞赛规则不断完善,网上争夺已成为比赛取胜的关键环节,竞技比赛中,传球是由防守转为进攻的第一步,二传作为攻防的枢纽,球队的核心,不仅起着贯彻教练的战术意图、联系球员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而且对临场应变能力和组织分配球的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二传队员分配球效果,影响球队攻防的成功率。分配球的差异决定着比赛最终胜负。由于球队建设日益高大化、战术组织多变化,使更多教练员更加注重攻防战术的研究和创新。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法等方法,从二传传球方式、传球区域、分配球位置及效果等方面,对里约奥运会女排二传队员魏秋月和丁霞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魏秋月身体素质比丁霞出色,但由于伤病原因,灵活性比丁霞略差。2.魏秋月和丁霞都以跳传球为主,原地传球为辅。3.发球效果、拦网效果和后排防守效果丁霞比魏秋月好。4.魏秋月和丁霞组织进攻都是以强攻为主,快攻为辅;丁霞组织进攻强攻率比魏秋月低,快攻率比魏秋月高。5两名二传4号位组攻率最高,后排进攻组攻率最低,在后期训练中应该适当增加后排分配球的比例,顺应现代排球全方位、立体攻的发展趋势。6.面对球队实力较强,防守效果较好的球队,增加丁霞的发球次数,充分发挥丁霞发球攻击性强优势;需要稳中取胜的比赛场次,应适当增加魏秋月发球次数,减少发球失误率。7.在一传到位情况下,增加魏秋月的上场时间,发挥魏秋月组织战术进攻丰富的特点;遇到发球较强的球队导致一传不到位,适当增加丁霞的上场时间,发挥出丁霞移动灵活防守效果好的优势。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technique, tactics and competition rules, the online competition has become the key link to win the match. In the competitive competition, passing the ball is the first step from defense to attack, and the second pass is the hub of attack and defense. The core of the team not only plays the role of carrying out the coach's tactical intention and connecting the players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has high requirements on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organize and distribute the ball. The second pass player distributes the ball effect, affects the team attack and defense success rate. The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all determines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ga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nge of tactical organization, more coach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f offensive and defense tactic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deo observation and so on, from the aspects of passing way, passing area, distributing the position and effect of the ball, etc. The video of th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members Wei Qiuyue and Ding Xia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Wei Qiuyue physical fitness than Ding Xia outstanding, but due to injury reasons, flexibility slightly worse than Ding Xia. 2. Wei Qiuyue and Ding Xia to jump pass mainly, the original pass as a supplement. 3. Serve effect, blocking effect and defensive effect in back row Ding Xia is better than Wei Qiuyue. 4. Wei Qiuyue and Ding Xia organized attacks mainly by strong attack, supplemented by fast attack, the attack rate of Ding Xi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Wei Qiuyue, the fast attack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ei Qiuyue, and the attack rate was the highest in the second pass 4 position and the lowest in the back row attack group. In the later training, we shoul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the ball distribution in the back row,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dern volleyball all-round and stereoscopic attack. In the face of strong team strength and better defensive effect, increase Ding Xia's serve times, give full play to Ding Xia's strong offensive service,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imes of Wei Qiuyue's serve properly to reduce the error rate of servi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assing in place, increase the playing time of Wei Qiuyue, give play to Wei Qiuyue's characteristic of rich organizational tactics and offensive; meet the team with strong serve, cause the first pass not to be in place, appropriately increase the playing time of Ding Xia.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 of Dingxia mobile flexible defense effect.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飚;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比赛回合特点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陈亚仙,徐芳,张玉红;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与防守的调研[J];体育与科学;2001年01期

3 叶明;对中国女排运动员身体条件现状的初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4 王洪军;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失利的原因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赵善文;从2003年世界杯赛看中国女排的现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吴嘉毅,林彩霞;’02世锦赛中国女排强攻效果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中国女排再夺世界冠军[J];观察与思考;2003年12期

8 孙萍;浅析中国女排成功夺冠的奥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阿英嘎;中国女排获“两连冠”技术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甘健辉,余学好,许益芳;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尔联;张海蓬;;对中国女排队员扣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卢光保;;中国女排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建华;;把握比赛规律、夺取奥运金牌——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系统状态比较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卢玲;孟范生;卢光保;;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原建军;;从四次世界女排大赛看中国女排跳发球水平的提高与不足[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张忠新;孟范生;项贤林;金峗;;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进攻效果分析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白海波;;对中国女排队员强攻扣球技术动作解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袁芳;赵振东;;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魏统朋;陈丽;;中国女排2012年奥运会胜负局进攻效果的对比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安琪;;中国女排后备人才储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长云;中国女排志在卫冕[N];人民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静;中国女排“走过十七年”[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罗蓉芳;“娘家人”的情怀[N];闽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罗蓉芳;中国女排再次回“娘家”集训[N];闽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罗蓉芳;中国女排华安先锋希望小学落成[N];闽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苏畅;再攻能力不如巴西[N];中国体育报;2006年

7 苏畅;为中国女排培养更优秀人才[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苏畅;中国女排一传漏洞凸显[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黄心豪邋汪从飞;中国女排1比3负于广州男排[N];中国体育报;2007年

10 记者 苏畅;中国女排轻取多米尼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芳;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利频;第11届世界杯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接应队员攻防效果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2 郭永嵩;第三十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主攻队员进攻效果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3 王会;中国女排战绩与教练员指导关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4 郑冰杰;中国女排技术运用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2年

5 赵昶彬;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发球、扣球强攻、强攻拦网效果比较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建;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美、日女排主要技战术运用效果对比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7 徐亚龙;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技战术运用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娴;新组建中国女排2013年参加国际大赛成绩的分析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苗仲超;第十七届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主攻手得分手段及效果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10 白宝焕;2013-2014中国女排联赛各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36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36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