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日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自选动作难度与动作编排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15:34
【摘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是竞技蹦床的后备人才,是我国蹦床运动保持强劲竞技实力的有力保障。日本是亚洲蹦床强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蹦床运动员,有很强的竞争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选取中日两国11-12岁、13-14岁、15岁及以上三个组别青少年运动员的自选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从自选动作的动作的类型、难度、编排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促进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训练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单个动作难度:11-12岁组单个动作难度两国男子运动员主要以0.6分难度的动作为主,0.3-1.3分难度动作两国运动员选择比例均保持在10%左右。两国女子运动员选择主要为0.6分难度动作,我国女子运动员选择较高难度1.0~1.3分难度动作比例均高于日本运动员;13-14岁组两国男子运动员单个难度选择比例较高的为0.6分、1.2分、1.3分和1.5分,女子运动员以0.6分、1.2分和1.3分为主,我国运动员在较高难度的动作选择比例高于日本,难度值上有一定优势;15岁及以上组两国运动员单个动作难度仍以1.2分、1.3分为主,但1.3分以上较高难度动作选择比例明显增加,我国男子运动员在较高难度选择比例低于日本,我国女子运动员在1.2~1.6分较高难度动作的选择上均高于日本。(2)成套动作难度:11-12岁组我国男子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最低分与最高分均高于日本,最高分值超过日本0.4分,日本运动员较高分数段的选择较为集中,体现出两国不同的编排特点。我国女子运动员难度选择均匀分布在各分值区间,日本运动员7.1~10分占比较大;13-14岁组我国男子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平均值高于日本呈良性发展趋势。女子运动员在8.1~11.0分的三个难度区间内,日本运动员表现出优势,我国运动员在11.1~12.0分的区间占比较大(40%);15岁及以上组我国男子运动员成套难度的选择较为多元,而日本运动员难度选择趋势向高难度发展。我国女子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选择多样性低于日本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平均值我国运动员高于日本运动员。(3)空翻难度:11。12岁组两国男子运动员难度分值区间与平均分无明显差别,日本运动员的在6.6~7.5分的较高难度区间比例高于我国运动员,这与我国运动员较多选择非完整空翻的腹弹、背弹动作有关。日本女子运动员在4.0~6.0分的较低难度区间选择比例较高,我国运动员6.1~8.0分的较高难度区间有明显优势;13-14岁组男子我国运动员在8.0分以上的较高难度区间整体占有优势,日本运动员选择主要集中于9.0分以下较低难度,女子运动员同男子分布情况基本相似;15岁及以上组我国运动员在较高难度的9.6~10.0分区间占比少于日本运动员其他区间均多于日本。我国女子运动员在8.6分以上的较高难度区间占有一定优势,而日本运动员在8.0分以下难度区间占比多于我国。(4)转体难度:日本运动员在转体难度0.9分以上的较高难度区间比例高于我国,而我国主要选择0.9分以下的转体难度。提高转体度数是提高运动员自选成套动作难度的途径,要重视转体度数对难度分值的影响。(5)身体姿势难度:我国运动员身体姿势选择以屈体和直体为主,日本运动员以团身和直体为主。我国运动员选择较高难度的身体姿势难度所占比例有较大优势,而日本主要选择较低难度身体姿势,我国应该保持并扩大这一优势。(6)我国运动员常见动作:非完整空翻有30/、50o、51o,一周空翻有40o(、/)、41o(、/),两周空翻有8010()、800o()、803o();日本运动员常见动作:一周空翻有400(、/)、42/、44/,两周空翻有801o()、800o()、803、811o。(7)空翻方向选择:我国各组别运动员主要以前后5:5的比例进行动作编排,日本运动员在11-12岁组以4:6的前后比例为主,13-14岁和15岁及以上组的选择以5:5为主。(8)空翻周数:11-12岁组两国运动员均以一周空翻为主,两周空翻为辅;13-14岁组运动员和15岁以上组运动员以两周空翻为主,单周空翻次之。(9)转体度数:我国运动员使用无转体或单周转体动作多于日本运动员,日本运动员360度以上转体度数选择多于我国。部分日本运动员选择了我国运动员未使用过的900度和1080度转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本余;李东建;;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型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年02期

2 罗炯;我国蹦床男子的动作选择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王东桥;孙鲁;;我国蹦床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朱礼金;;2010年世界蹦床锦标赛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竞技水平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刘丽云,徐慧明;蹦床运动员归因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任钊;刘欣;;奥运会蹦床女子个人自选成套技术结构特征的研究[J];体育世界;2006年06期

7 雷强,苏抗逆,周赤乾;1997年世界运动会蹦床比赛成套动作难度与编排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年01期

8 黄强;;我国男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9 冯本余;李东建;;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网上个人决赛动作的难度选择与编排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10 徐毅成;刘波;;蹦床运动规则的变化对成绩与排名的影响——以第30届奥运会男子蹦床比赛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建生;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奕海;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陈志军;蹦床网上男子两周类空翻起跳技术运动学特征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285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2285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